热心肠先生:中药现代化,会因肠道菌群而加速吗?
热心肠先生 2019-09-10
9月10日,一群有意思的人相聚北京,探讨中药现代化。本文为热心肠先生主题演讲核心内容。

今天我在北京参加了一场很特别、很有意思的跨界讨论会,来自互联网、可穿戴设备、投资、传媒等不同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探讨有关于“中药现代化”的话题。

我在活动上发表了一个演讲,题目是“肠道、中药和产业”。

按老规矩,我今天将演讲内容分享给大家。不过这次我做了一点创新,不再将 PPT 逐页发出配上文字了事,而是将主要内容重新组织,变成了一篇相对独立的文章。

1.jpg

今天的活动安排在一个古香古色的徽派宅院里,非常契合中药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主题。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传统的环境里讲肠道菌群,感觉还是蛮不一样的。

因活动是闭门属性,我无法贸然将其他嘉宾的观点分享出来,不过可以简单向你说说这个活动为什么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话题,吸引了一群有意思的人

今天的活动是搜狗CEO王小川、碳云智能首席数据官鲜翾召集的,前者是互联网领域的知名创业者,后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人工智能领头公司的数据掌门人,他们似乎离中药都很远但组织大家来讨论,很有意思。

分享嘉宾有知名媒体人、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讲习教授、知名生物传感器和可穿戴专家张元亭,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评价中心主任、知名中医器械专家张启明,深圳海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降龙,中科院微生物所教授王军。

他们都是很有意思的人!

不同专业背景的有意思的人聚在一起,当然要聊点有意思的话题。中医与科学、肠道菌群、可穿戴设备、中医数据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短短一个下午,内容却非常丰富,让我涨了不少知识。

2.jpg

而我照例班门弄斧,说到了中医和中药,但其实因为知之甚少,所以大概只能提及一些与菌群有关的重要研究。

我也说到了人工智能,当然对这个技术本身,其实我啥也不懂,特别是王小川、鲜翾、王军这些本身就是做人工智能的大咖在,我很露怯。

不过班门弄斧就是我的风格,不懂也敢说,说错也不改,还喜欢在公众号分享

我的分享:关于肠道和产业

关于肠道,我照例做了简要的背景介绍,不过在这篇文章里,这些简要介绍我就不写了,感兴趣的你可以点击下面这篇文章了解:

194张PPT,说透肠道研究最新进展及肠道产业新机遇!

系统讲述肠道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肠道友好型产品的新机遇,以及产品经理会如何改变肠道产业。

2019-08-13

3.jpg

我重点提及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教授和团队在2019年9月6日发表的论文,他们报道了已经通过3期临床试验的寡糖药物 GV-971 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其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以实现减轻神经炎症,改善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病理和认知损伤。

从肠道菌群角度看,这个研究有三大重要意义:一是再次提醒我们肠道菌群对疾病和健康很重要,对药物起效发挥关键性作用;二是说明寡糖类物质成药是可行的;三是也证明肠道和大脑、神经系统的亲密关系,脑病肠治是现实的。

这个药物对中药现代化的研发、转化和推广来说,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4.jpg

而在提及整个肠道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时候,我再次阐述了要关注“肠道——包括菌群在内的肠道”。

肠道菌群的研究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揭开了人体是个生态系统的秘密,二是积累了多组学、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一整套研究方法,而这些方法在促进菌群自身的研究之外,大大促进了食品科学、药学、营养学、中医药等领域的发展。

从关注肠道菌群转为关注肠道,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可能会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格局。

5.jpg

比如说到产业,如果我们只关注“肠道菌群”,可能只会把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等少数几个方向纳入视野。

但是,当我们将视野投向“肠道”,特别关注菌群而又不限于菌群,产业方向就会立即丰富起来。我们认为至少有12大类产业方向可以归入“肠道产业”之中,包括我们期待有产业园区能以肠道为主题,占得先机。

这些产业的创新都可能有赖于肠道菌群研究所积累的方法和技术,很多产品可以从传统味道转成现代风格,不少创新则可以从0到1创造。

这其中,就必须可以有现代中药的一席之地。

我的分享:关于中药现代化——类比营养看看

从 DayTwo 和个体化营养说

昨天,我在《肠道产业》公众号特别介绍了以色列创业公司 DayTwo 的产品、业务以及他们背后的科学研究:

2位Eran+科学计划+Cell论文+创业者+4800万美元 → DayTwo

以色列的DayTwo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背后的科学研究背书、团队、产品和商业模式都是什么?

2019-09-09

6.jpg

DayTwo 关注的是营养,而营养其实跟中药是有不少相通之处的。

比如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的成分是复杂的,而中药复方也是复杂成分的组合。Daytwo 通过解决复杂的食物如何影响菌群、菌群如何参与血糖调控这个核心问题,找到了个体化营养的解决方案。

类似的方法可能适用于一些复杂组分的中药,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更简单一些,毕竟复方中药的复杂度未必有日常食物那么高。

同时,个体化也是一个立马就值得并行思考的问题,DayTwo 实现了饮食的个体化推荐,传统上就有个体化施用习惯的中药,是否可能因为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提升,做到更精确的个体化呢?

问题都值得思考。

过去几十年,中药和营养研究或许走过类似弯路

我们首先从结果上看,虽然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因为科学研究的方法相对一些生命科学学科少很多,水平也低不少,中药和营养领域都是理论体系、派系众多的“混乱之地”,有时候还会因为循证证据不足,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

而食物组合、复方中药发挥其价值,很可能是综合性的结果,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总是希望去找到“有效成分”。可以说,类似于耿美玉老师这样找到特定寡糖的实践是有巨大价值的,但是如果营养、中药的研究只关注有效成分,也很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类似于肠道菌群研究所积累的方法学,能够积累大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能从相对整体的角度去揭示问题,或许是中药和营养学研究的核心助力。

中药和营养关注的对象有重叠

我们经常会在关注营养的时候提及低聚糖、寡糖、多糖这些名词,它们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作为“益生元”用于肠道健康产品中。其实在中药中,也有不少的研究和应用关注的是多糖,比如:

7.jpg

2019年2月,台湾长庚大学的赖信志教授和团队发表在 Gut 杂志上的冬虫夏草多糖改善代谢的研究论文,就至少给冬虫夏草这个知名中药添加了一个可能的药理支持。

此外,前面提到的类似于 DayTwo 所做的基于肠道菌群、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去实现的应用个体化、智能化,同时都是营养和中药研究值得去拓展的方向。

所以,二者虽然学科差距巨大,但在肠道菌群研究的推动下,在特定方向有了殊途同归的惊喜情形。

我的分享:六个提醒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个人看好肠道菌群带给中药现代化的加速作用,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毕竟中药现代化的目的之一,是将中药国际化,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用更加通行研究方法和传播语言去推动。

我曾经于2019年3月11日在给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讲课的时候,充分阐述过肠道菌群相关的药物和疗法研发应该要注意的6个问题,当时的论述你可以参考:

热心肠先生:161张PPT,再论菌群、药物和疗法(2019全新大课)

3月11日中国药科大学讲课,161张幻灯,22个精彩故事,6大贴心提醒,实力干货,诚意分享。

2019-03-21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重拾了这6个问题,因为我认为对结合肠道菌群做中药现代化来说是同样适用的,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8.jpg

最近我写的原创文章里,一直在强调要从关注“肠道菌群”转为关注“肠道——包括菌群在内的肠道”,除了上面论述的原因,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不能因为菌群火热而只关注它们却忽视了本我。

对菌群的认识了解,有一个最大意义是认识人是一个生态系统,要从整体上去看待。而从整体上看问题,从来都是中医的重要方法,不能丢了这个根本。

9.jpg

我们要让中医现代化、国际化,就应该积累更多因果证据,阐明更多机制。

以前可能非常难,但是目前我们可以利用多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方法,或多或少积累一些量化数据。

10.jpg

当然,机制很根本,但是临床验证还是最重要的。

在这一点上,中药可能有一些反过来的优势,就是一些品种本来就是在临床上被验证有效的。因此可以根据临床的效果,去积累生理、生化和菌群数据指标,反过来阐述清楚机制问题。

而另一方面,有效的中药应该在临床积累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做好安全性、有效性的保障,这会大大促进中药现代化。

11.jpg

在营养学中,有太多过量摄入特定营养素、食物引起危害的例子;在肠道菌群相关的应用中,我们也看到长期过量喂食可溶性膳食纤维,可能引发特定基因缺陷老鼠患肝癌的报道。

中药现代化的路上,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犹不及”,重视安全性风险。

12.jpg

而关于个体化,前面多次提及,因它非常重要,我们在六大提醒中专门再列一遍,不过细节不再展开。

13.jpg

最后这个提醒有关于研究能力的建设,那就是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全面推动多学科交叉

营养学也罢,肠道菌群也罢,取得重大进步的背后是充分、强大、有效的学科交叉,生命科学、医学、药学、信息科学、食品科学、动物营养等专业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可能需要好好去组合,用集体智慧和资源一起努力,或许才能取得成功。

而像我在开头提到的背景、专业、职业完全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讨论中药现代化,就是事实上的一种交叉,期待着这样的交叉能开花结果。

今天真有点意思,特别记录一下。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