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现仓
西安交大一附医院精神科教授,副院长
医学博士,西安交大一附医院精神科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精神疾病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创新团队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重点项目1项。马现仓教授长期致力于精神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sychiatry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马现仓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肠道微生物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
马现仓+刘冰+王亚文等Cell子刊:利用噬菌体定向敲除肠道细菌的动物模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冰、马现仓、王亚文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thod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靶向细菌消耗(TBD)模型,类似于细胞生物学中基因敲除技术CRISPR,利用噬菌体靶向敲除目标肠道菌群,接受噬菌体处理的小鼠表现出除目标细菌被敲除外几乎完整的肠道细菌谱。总之,该研究为探究肠脑轴动物模型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也为干预与肠道菌群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2022-11-11
马现仓团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物和免疫特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现仓与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代谢-免疫互作异常,且肠道菌群失调会通过调节宿主代谢过程进而影响免疫反应。该研究为从微生物免疫系统角度对相关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2022-03-08
朱峰+马现仓:精神分裂症中的菌群-免疫互作失调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朱峰、马现仓与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健康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细菌及真菌的免疫应答受损,而细菌易位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
2022-02-24
马现仓+朱峰:抗疫医护人员的长期肠道菌群失调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联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马现仓和朱峰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发表研究,揭示了新冠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中,因抗疫应激引发的长期肠道菌群紊乱和与其相关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为理解应激性精神障碍的肠道菌群特征,以及寻找潜在干预靶点,带来新启示。
2022-02-24
马现仓+刘冰+王亚文等Cell子刊:利用噬菌体定向敲除肠道细菌的动物模型
① 提出一种靶向细菌消耗(TBD)模型,使用裂解性噬菌体选择性消耗小鼠肠道细菌,利用T7噬菌体靶向清除小鼠肠道中大肠杆菌,不会引起小鼠身体状况和器官病理异常;② T7噬菌体干预会选择性消耗大肠杆菌(下降到处理前约10%的水平),但不影响整个肠道细菌种群;③ 行为学实验证实敲除大肠杆菌使小鼠性格/行为更勇敢无畏,而回补大肠杆菌会使这种行为改变消失;④ TBD模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在近乎完整的肠道菌群中阐明特定细菌物种的功能。
2022-11-04
马现仓团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物和免疫特征
① 纳入63名精神分裂症(SCZ)患者和57名健康人,患者血清中的18类共133种代谢物发生改变,促炎代谢物显著增加,油酸和亚麻酸等抗炎代谢物显著减少;② SZC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且患者肠道中富集的特定细菌共丰度群与病程正相关;③ 相比细胞因子,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相关性更强,某些细菌通过调节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代谢物改变细胞因子;④ 基于7种与细胞因子和菌群多样性显著相关的血清代谢物构建模型,能准确鉴别SCZ患者。
2022-03-03
马现仓+朱峰:抗疫医护人员的长期肠道菌群失调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联
① 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抗疫一线医护人员(FHW)肠道菌群的长期变化,及其与心理应激的关系;② 抗疫应激导致FHW严重的抑郁、焦虑和压力,扰乱肠道菌群,肠道失调持续至少半年;③ 在半年随访期间,不同菌的变化轨迹不同;④ 具抗炎作用的栖粪杆菌属和挑剔真杆菌,与应激症状明显相关;⑤ 基线时(一线抗疫结束后)低丰度的某未培养霍氏真杆菌与高丰度的埃氏拟杆菌,可预测FHW创伤后应激症状复发。
2022-02-12
朱峰+马现仓:精神分裂症中的菌群-免疫互作失调
① 相比于健康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BMC对细菌、真菌及菌群配体的细胞因子应答模式不同,在胞壁酰二肽(MDP)刺激下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②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BMC中,抗病毒及炎症应答通路被广泛抑制,MDP刺激后的多种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网络受损;③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MDP水平升高,并与病程相关,提示细菌易位增加与疾病进展的关联;④ MDP预处理可改变健康对照的PBMC对MDP再刺激后的功能性应答。
2021-11-02
马现仓+贾慧珏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特征
① 收集90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1例对照的粪便样本,通过宏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83个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的OTU;② 患者菌群中,兼性厌氧菌和口腔菌增多,短链脂肪酸合成、色氨酸代谢、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降解等功能潜力发生改变;③ 包含26个OTU的诊断模型可较准确的区分患者和对照(AUC=0.896),并在测试队列中得到确认(AUC=0.765);④ 移植患者中富集的前庭链球菌,可诱导小鼠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改变外周神经递质水平。
2020-03-31
马现仓+贾慧珏等:肠道菌群异常可影响色氨酸代谢,促进小鼠精神分裂症状
① 给抗生素处理的小鼠移植健康人(HC)或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粪菌;② SCZ小鼠有精神运动亢进和认知损伤等SCZ样症状;③ SCZ小鼠的色氨酸(Trp)水平降低,大脑和血液中Trp分解代谢的犬尿氨酸(Kyn)-犬尿喹啉酸(Kyna)通路活性上升,脑内特定区域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增多;④ SCZ小鼠的结肠腔滤液可促进Trp-Kyn-Kyna代谢途径关键酶IDO1和KAT II的活性;⑤ HC和SCZ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有差异,可能影响Trp代谢和神经递质水平。
2019-08-07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2021
西安交大一附医院精神科教授,副院长
医学博士,西安交大一附医院精神科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精神疾病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创新团队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重点项目1项。马现仓教授长期致力于精神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sychiatry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马现仓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肠道微生物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
精神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创伤研究协作组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理与精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精神与心理分会副会长
陕西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