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肥胖
文章数:598篇
二甲双胍
华中科大: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菌群,改善肥胖小鼠的学习记忆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颜欢欢团队与裴磊团队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以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炎症,从而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并改善学习记忆。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脑轴
索马鲁肽
NEJM: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索马鲁肽可有效减肥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对近2000名肥胖成年人进行68周的干预,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索马鲁肽或安慰剂,结果发现,索马鲁肽可持续安全有效地降低体重,并可改善腰围、血脂、血糖、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同时可提高生活质量。
索马鲁肽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肥胖
甜菜碱
四川农业大学:甜菜碱通过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和代谢
四川农业大学朱砺等人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文章。研究发现补充甜菜碱可以改善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艾克曼菌(AKK菌)等增殖。AKK菌等可以产生SCFA,其中乙酸和丁酸可以调节宿主miR-378a-YY1通路,进而改善HFD引起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甜菜碱
肥胖
SCFAs
胰腺导管癌
夜间光照与节律紊乱影响胰腺癌风险
昼夜节律受干扰可能影响癌症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夜间光照(LAN)是一种昼夜节律干扰物,可能是癌症的风险因素。此外,LAN还与肥胖与糖尿病有关,而这两种疾病也是胰腺导管癌(PDAC)的危险因素。最新发表在Cancer Research的研究支持LAN和昼夜节律打乱可能是PDAC危险因素的假设。
胰腺导管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夜间光照
昼夜节律紊乱
行为
肥胖相关的自控缺陷,可能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
抑制控制(IC)是指个体抑制住自己的冲动、本能的认知过程,能帮助个体达成长期目标,是对自身行为控制力的一种体现。肥胖者通常存在IC缺陷,因而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或者难以坚持锻炼,使得减肥变得困难重重。Gut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合临床分析和小鼠试验,鉴定出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等与IC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IC缺陷。
行为
肠-脑轴
肥胖
肠道菌群
队列研究
菊粉
菊粉或可改善肥胖患者情绪
一项随机单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试验,文章研究了菊粉的摄入对肥胖患者认知和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菊粉(益生元)的摄入,可以对具有特定初始身体状态的肥胖患者情绪有一定改善作用。本研究显示,一些肠道菌群、代谢物或者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介导菊粉对肥胖相关行为的改善。
菊粉
肥胖
情绪
单形拟杆菌
单形拟杆菌+膳食纤维,可缓解小鼠肥胖
肠道菌群是微生物治疗的靶点,Gut Microbes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单形拟杆菌B.uniformis和麦麸提取物(WBE)联合治疗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发现小鼠体重和肥胖表型有所缓解,胆固醇血症和血糖等有所改善,同时发现这些改善可能和有抗炎性质的丁酸盐的产生相关。
单形拟杆菌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膳食纤维
免疫
Cell子刊:代谢疾病与新冠肺炎相关性的序幕已拉开(综述)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至今,住院患者的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风险因素成为科研和医学转化的关注点。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回顾了2020年初至今对于肥胖/糖尿病与新冠肺炎的相关性研究,指出代谢风险因素与新冠肺炎发生、发展与预后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空缺,强调了需要关注新冠肺炎对于代谢疾病的长期影响。该综述对于系统性了解代谢疾病与新冠肺炎的关联、合理制定对症治疗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免疫
代谢紊乱
新冠肺炎
综述
糖尿病
肥胖
厦门大学:食源性肥胖如何影响皮肤的抗菌防御
感染是肥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但肥胖导致抗菌防御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厦门大学的张凌娟团队与国外研究团队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食源性肥胖(DIO)小鼠中发现,DIO可促进成熟脂肪细胞的扩增,后者在失去产生抗菌肽能力的同时,可分泌TGF-β以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及抗菌肽的产生,从而损伤小鼠皮肤对致病菌感染的抗性。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致病菌感染
肥胖
动物实验证明,肥胖妈妈妊娠后更易造成认知及行为障碍
女性肥胖除了可能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等与肥胖密切相关的母婴健康损害,也可能导致女性产后认知和行为障碍,如焦虑等。近年来,产后抑郁问题受到公众的关注,而女性肥胖问题是否在其中也扮演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高脂饮食
有机氯农药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产前有机氯农药暴露或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来自武汉出生队列的研究数据显示,产前暴露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产物或与儿童肥胖风险增高存在关联。本研究为儿童肥胖问题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机氯农药
研究论文
儿童
肥胖
青少年BMI
肥胖
CCR9或调控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CCR9与肠道免疫有关,在多种肝脏疾病中有致病作用。肠道可作为诱发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器官,而CCR9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尚不清楚。Diabetologia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CCR9通过诱导小肠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病理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CCR9可能成为通过肠-VAT-肝轴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肥胖
小肠炎症
胰岛素抵抗
CCR9
味觉
饮食如何改变味觉?(综述)
虽然基因塑造了我们的味觉,使我们偏爱某些食物,但味觉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饮食中的糖脂含量。理解营养、味觉和进食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将有助于防控很多“吃出来”的慢性疾病。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综述,详细回顾了关于高热量饮食(特别是高糖饮食)对动物和人类甜味感觉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并总结、探讨了这类饮食在分子、神经和行为层面改变味觉感受的直接或间接机制。
味觉
甜味感受
肥胖
高糖饮食
代谢性疾病
姜长涛团队: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代谢疾病治疗的新趋势(综述)
代谢性疾病(如肥胖,PCOS,NAFLD,高血糖症)和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宿主的基因、饮食、免疫时时刻刻塑造着菌群,菌群也通过其代谢产物与宿主进行互作,进而影响宿主的健康。北京大学的姜长涛团队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的综述,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代谢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的菌群代谢产物,为未来靶向菌群及代谢产物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
综述
基础研究
肥胖
粪菌移植
JAMA子刊:FMT未能改善青少年肥胖,但能缓解代谢综合征
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结果,对87名肥胖青少年(14-18岁)进行单次粪菌移植干预(口服粪菌胶囊),粪菌移植无法显著降低BMI,且未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肝功能、炎症、血压、体脂、生活质量等指标,但能够更好地改善代谢综合征。
粪菌移植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肥胖
青少年肥胖【无任何改善】
长双歧杆菌APC1472
长双歧杆菌或可降低肥胖/超重个体的空腹血糖
肠道菌群与个体肥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已经显示出抗肥胖的效果。 EBioMedicine发表的研究,评价了长双歧杆菌APC1472株(长双歧杆菌APC147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是否有抗肥胖作用,以及补充长双歧杆菌APC1472是否能降低健康超重/肥胖个体的体重指数(BMI)。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APC1472能降低肥胖小鼠体重,并且在临床研究中能改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提示长双歧杆菌APC1472诱导的空腹血糖下降可能对糖尿病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健康意义。
长双歧杆菌APC1472
空腹血糖
肥胖
胃饥饿素
皮质醇
抗肿瘤免疫
Cell:肥胖如何抑制抗肿瘤免疫?
肥胖是癌症风险因素之一,但系统性代谢变化如何改变肿瘤微环境并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尚未明确。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机制上,高脂饮食诱导肿瘤细胞下调脯氨酰羟化酶(PHD3,可通过抑制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来调节脂肪酸氧化)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脂肪摄取,但CD8+ T细胞的PHD3表达及脂肪摄取未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恢复肿瘤细胞的PHD3表达可通过增强CD8+ T细胞的功能,以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该研究结果提示,PHD3或可作为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靶点,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抗肿瘤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CD8+ T细胞
孕期糖尿病
孕期肥胖和糖尿病,哪个对后代危害更大?
既往的研究认为宫内暴露于母亲肥胖、糖尿病的后代,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大。但是有趣的是,母亲的糖尿病和肥胖往往是共存的,很难将损伤效应归因为肥胖还是糖尿病。本研究通过新型的动物模型,构建了孕期糖尿病,但是不肥胖的母亲模型,发现这类小鼠的后代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并没有变化。
孕期糖尿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孕妇
小鼠
进食时间
Cell子刊:避免太晚吃饭,有助于改善体重及代谢
延迟进食与肥胖及代谢失调风险的增加相关。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交叉对照试验,对比了正常时间进食与延迟进食对健康成年人的体重及各项重要代谢指标的影响,发现相比于延迟进食,正常时间进食的饮食模式可显著降低体重,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能量消耗等大多数代谢指标。
进食时间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体重
代谢
代谢
肠道菌群调控体重、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综述)
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相关。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调控体重、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并讨论了通过靶向调控菌群、饮食干预等方式改善代谢疾病的可能。
代谢
综述
脂质代谢
肥胖
胰岛素抵抗
移植物抗宿主病
Science子刊:肥胖恶化移植物抗宿主病,或与菌群有关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肥胖可加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增加死亡率。进一步分析表明,肥胖相关肠道菌群可能在其中起作用;在移植前进行抗生素处理,能对肥胖小鼠有部分保护作用。
移植物抗宿主病
肥胖
肠道菌群
根皮苷
四川师大:谁在为“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负责?
四川师范大学张晓喻团队研究成果。根皮苷是苹果中的一种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本研究利用根皮苷干预高脂膳食喂养的小鼠,探究其对于小鼠肥胖、胰岛素抗性、脂多糖等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的变化。干预结果显示,根皮苷可以缓解高脂膳食带来的肥胖、代谢紊乱,恢复菌群结构和肠屏障等。进一步采用粪菌移植实验发现,根皮苷带来的菌群改变移植到未干预小鼠体内同样具有上述功效。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根皮苷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肠屏障轴,干预高脂膳食引发的小鼠肥胖。
根皮苷
肠屏障
肠道菌群
肥胖
儿童抗生素
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或带来健康损害风险
本研究通过儿童队列数据分析发现,在生命早期(前2年内)使用过抗生素处方的儿童,在未来发生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增高。抗生素暴露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从而对全身各系统造成健康损害。但是注意到,生命早期暴露抗生素的儿童可能本身具有遗传性疾病,或先天免疫力低下,这是否成为本研究的主要混杂因素?
儿童抗生素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儿童
过敏性鼻炎
生命早期危险因素
避开这些婴儿危险因素,你的孩子会更健康!
肥胖及代谢综合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预防这些问题的策略之一是从小杜绝一些危险因素。基于此,本研究探索了6个较为“公认”的儿童早期危险因素与其青春期肥胖及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联。本研究结果提示,预防肥胖,从娃娃抓起。
生命早期危险因素
研究论文
婴儿
肥胖
代谢综合征
甜味感受机制
Science子刊:饮食改变味觉,嗜糖可能源于表观遗传变化
高糖、高盐、高脂饮食会改变味觉和食物偏好。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研究,通过果蝇的高糖饮食模型阐释了新的表观遗传机制,发现表观遗传调节分子PRC2.1参与了高糖饮食导致的基因转录改变,高糖饮食持续性降低果蝇对甜味刺激的敏感度。该结果对于阐释嗜甜相关代谢紊乱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甜味感受机制
脑-肠轴
高糖饮食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儿童饮食
给宝宝建立健康饮食模式,祖父母干预很关键(综述)
许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对孙子辈都倍加疼爱,且往往承担其学龄前的照看和启蒙教育的重要角色。本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总结了祖父母“带孩子”时饮食模式的特点,并提出针对祖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能是改善儿童饮食结构的有效手段的观点。
儿童饮食
综述
儿童
饮食模式
肥胖
膳食纤维
刘学波团队:膳食纤维缓解肥胖雌鼠的产后抑郁
产前肥胖可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刘学波、刘志刚与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膳食纤维(菊粉)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雌鼠产后的认知障碍、焦虑及抑郁,并上调神经递质表达、抑制神经炎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水平,而后者与雌鼠行为的改善相关。
膳食纤维
研究论文
短链脂肪酸
产后抑郁
肥胖
肥胖
黄酮类化合物对肥胖的调节作用(综述)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危害在于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某些癌症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减肥药物疗法作为辅助治疗越来越受欢迎。然而,现有的药物疗法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效果较差而受到限制。多年来,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研发中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水果和蔬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和促进健康的作用。发表在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上的一篇综述文章,就黄酮类化合物对肥胖的调节作用及其预防或治疗肥胖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强调了未来药理应用的新前景。
肥胖
黄酮类化合物
antiobesity mechanisms
drug discovery
flavonoids
生育力
国内团队:备孕夫妻应做好体重管理
来自国家卫健委科研所、协和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我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数据库,发现孕前夫妻BMI与待孕时间(生育力)存在关联。本研究发表在《Fertility and Sterility》上,对孕前健康咨询和指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育力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备孕夫妻
孕前BMI
衰老
衰老小鼠的菌群可诱导肥胖
Genom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鉴定了衰老小鼠与成年小鼠的粪便菌群及血液代谢指标差异,将衰老小鼠的粪菌移植给成年小鼠,可诱导后者表现出肥胖相关表型,包括更高的脂肪量、胰岛素水平、呼吸商及食物摄入,提示衰老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致肥胖性特征。
衰老
aging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Metabolism
Microbi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