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GUT2020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乳糜泻
文章数:73篇
缺铁
Lancet:一文读懂缺铁和补铁(综述)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对人体健康影响重大;补铁和铁吸收与饮食、肠道健康密切相关。Lancet近期发表综述,系统性阐述了缺铁的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最新的临床科研成果,对于研究缺铁、缺铁性贫血的生物学机制、流行病学分布以及开发疗法均具有参考价值。
缺铁
补铁
综述
缺铁性贫血
乳糜泻
乳糜泻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如何治疗乳糜泻(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乳糜泻的唯一治疗方法——无谷蛋白饮食,并讨论了无谷蛋白饮食的问题所在,同时概述了一些潜在新兴疗法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
乳糜泻
乳糜泻治疗
综述
乳糜泻
Nature Reviews:乳糜泻如何影响全身健康(年度回顾)
2020年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强调了乳糜泻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样疾病,可造成长期严重的健康后果,包括胃肠道外的症状。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年度回顾文章,对2020年发表的几篇重要的乳糜泻系统性症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乳糜泻患者可能有更高的认知障碍、焦虑及抑郁等风险;未接受治疗的乳糜泻患者有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及胃肠道外癌症的风险;乳糜泻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升高。
乳糜泻
综述
乳糜泻
非活检方法诊断成人乳糜泄的可行性
乳糜泄(CD)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肠病,影响全球约1%的人口。尽管发病率上升,由于方法受限,仍有很多人未能明确诊断。儿科相关指南已有无需十二指肠活检即可诊断CD的建议,但在成人诊断上仍缺乏研究数据。Gut最新发表一项包含3个成人队列的研究,通过临床评估、IgA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 tTG)抗体血清学检测和十二指肠活检,肯定了IgA-tTG滴度≥10×ULN这一非活检手段对成人CD诊断的有效性,该研究结果或能在成人CD临床诊断指南中产生一定影响,值得关注。
乳糜泻
诊断
乳糜泻
乳糜泻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谷蛋白摄入被用于诊断乳糜泻,但诊断依赖于谷蛋白诱导的组织学变化。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试验,14名通过活检样本确诊的乳糜泻患者每天分别摄入3g或10g谷蛋白,发现谷蛋白摄入可引起包括CD8+ T细胞、CD4+ T细胞、IL-2等多种标志物的变化,基于这些标志物,通过低剂量、短时长的谷蛋白摄入进行非侵入式的乳糜泻诊断成为可能。
乳糜泻
Celiac disease
Gluten challenge
Biomarkers
T cells
乳糜泻
Science子刊:激活AhR通路可以改善乳糜泻肠炎
乳糜泻是一种由于谷蛋白过敏导致的慢性肠道炎症,DQ1和DQ8基因是该疾病重要的易感基因。然而全世界40%的人群携带有至少1个易感基因,但是最终发病的患者不到1%。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构成对于乳糜泻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在非肥胖糖尿病小鼠(NOD)中过表达DQ8建立了乳糜泻小鼠模型,应用该模型发现高色氨酸膳食可以激活芳香烃受体通路,从而显著抑制乳糜泻的发生,改善谷蛋白过敏造成的肠道炎症表型,提出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芳香烃受体通路抑制乳糜泻疾病发生的机制,为乳糜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乳糜泻
色氨酸代谢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食物过敏
解决食物过敏的难题:关键还在肠道微生物?
食物敏感与免疫系统的激活相关,严重威胁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一生中会受到食物敏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或成为解决食物过敏及相关免疫疾病难题的关键。Cell旗下杂志Trends In Immunology发表的一篇综述重点讨论了微生物因子特别是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次级胆酸等通过影响外周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增殖与功能,重建食物敏感导致的口服耐受缺失。并具体描述了相关信号通路。文章相当精炼且图文并茂。
食物过敏
pTregs
oral tolerance
microbial factors
Celiac disease
谷蛋白
JAMA子刊:婴儿早期摄入谷蛋白或可预防乳糜泻
乳糜泻又称麸质过敏性肠病,现已证明本病是由于进食麦类食物,包括小麦、大麦及黑麦,机体对其中所含蛋白质成分麸质产生过敏所致。对于该病的预防并无统一的认识。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婴儿在4个月时适量添加含有谷蛋白的食物,或许可以预防未来乳糜泻的发生。
谷蛋白
乳糜泻
麸质
婴儿
研究论文
乳糜泻
乳糜泻的流行病学、表现及诊断(综述)
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乳糜泻的全球患病率在0.7%-1.4%,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乳糜泻患病率有较大差异。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乳糜泻的流行病学数据、疾病表现、筛查及诊断方式。
乳糜泻
综述
乳糜泻
环境风险因素对乳糜泻高危婴儿的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
遗传易感性及谷蛋白暴露是乳糜泻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提示生命早期的其它环境因素暴露可能在乳糜泻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了环境风险因素(包括剖腹产、配方奶粉摄入、抗生素暴露)对乳糜泻高危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功能及代谢组的影响,发现剖腹产与免疫失调及炎症相关的菌群变化相关,而未暴露于环境风险因素与免疫调节及抗炎症相关的菌群变化相关。
乳糜泻
多组学分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婴儿肠道菌群发育
乳糜泻
乳糜泻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
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乳糜泻患儿与健康儿童的粪便菌群差异,发现部分菌群差异可能是由无谷蛋白饮食(GFD)造成的。鉴定出11个OTU在乳糜泻患儿中的丰度显著降低(是否摄入GFD),利用这11个OTU的组合可显著区分乳糜泻患儿及健康儿童。同时,该研究发现,GFD干预6-12个月后,可降低乳糜泻患儿的粪便丁酸盐及氨水平。
乳糜泻
无谷蛋白饮食
研究论文
横断面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益生菌
益生菌或可改善乳糜泻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综述)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对6项RCT(共5279名乳糜泻患者)的数据进行总结后发现,极低到低质量的证据表明,益生菌可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仅基于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并增加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丰度。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以提高证据质量,并确定可能有益于乳糜泻患者的益生菌的最佳种类,时机和剂量。
益生菌
荟萃分析
乳糜泻
乳糜泻
乳糜泻患者摄入谷蛋白后的肠道黏膜基因表达变化
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15名长期严格摄入无谷蛋白饮食的乳糜泻患者的十二指肠活检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在摄入谷蛋白之前,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粘膜基因表达即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摄入谷蛋白之后,肠道粘膜基因表达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且该变化与组织损伤相关。
乳糜泻
Gluten challenge
RNA-seq
Celiac disease
Gluten-free diet
小肠腺癌
乳糜泻患者需警惕小肠腺癌和腺瘤
小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乳糜泻和小肠癌之间被认为存在关联,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大群体的详细研究。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最新研究分析了瑞典全国病理数据库,发现小肠腺癌的绝对风险在乳糜泻患者中很低。然而,相比无乳糜泻个体,小肠腺癌和腺瘤(而非类癌)的风险在乳糜泻患者中显著增加。
小肠腺癌
小肠腺瘤
小肠类癌
乳糜泻
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乳糜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乳糜泻(ICI-CeD)罕见病例的发现,提示了ICIs破坏耐药机制可以导致乳糜泻(CeD)。最新发表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研究对比了ICI-CeD与ICI-相关十二指肠炎(ICI-Duo)和一般CeD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该研究发现,ICI-CeD与ICI-Duo在生物学上类似,相当于ICI-Duo的一个变体,但二者治疗策略不同,ICI-CeD患者在无麸质饮食治疗后有所改善,而ICI-Duo的改善需要系统性免疫抑制治疗。
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乳糜泻
十二指肠炎
无麸质饮食
炎症性肠病
IBD与乳糜泻的关联
IBD与乳糜泻之间有何关联,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65项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中等确定性的证据表明,IBD患者的乳糜泻风险更高,而乳糜泻患者的IBD风险也更高。
炎症性肠病
Gluten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autoimmune and immune-mediated comorbidities
乳糜泻
Science:谷蛋白摄入如何引发乳糜泻中的自身免疫反应
乳糜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与谷蛋白摄入有关,其诊断标志物为血清中高浓度的2型转谷氨酰胺酶(TG2)的自身抗体。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Perspective文章,探讨了饮食摄入的外源性谷蛋白如何通过驱动T-B细胞的互作,以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引发乳糜泻的机制。同时,作者认为,与谷蛋白在乳糜泻中的作用类似,其它环境因素也可能促进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
乳糜泻
乳糜泻
乳糜泻
JAMA:乳糜泻患者的早死风险
来自JAMA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近5万名乳糜泻患者及近25万名对照进行超过10年的随访,发现乳糜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
乳糜泻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总体死亡率
乳糜泻
乳糜泻患者的认知障碍和脑白质变化
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乳糜泻患者与健康人的认知功能及精神健康状态,发现乳糜泻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降低,且具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的比例更高,通过脑部MRI成像分析进一步发现,乳糜泻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白质变化。
乳糜泻
TBSS
VBM
nervous system
gut–brain interactions
乳糜泻
Nature:开发新乳糜泻小鼠模型用于研究乳糜泻发病机制
乳糜泻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肠道炎症疾病,在HLA-DQ8或HLA-DQ2基因型的个体中,饮食谷蛋白暴露可能触发乳糜泻。来自Natu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乳糜泻小鼠模型,表达HLA-DQ8基因型,并在肠道上皮及固有层中过表达IL-15,摄入谷蛋白后可触发绒毛萎缩等乳糜泻表型。利用新模型,该研究揭示了IL-15、CD4+ T细胞、IFN-γ等关键因素在乳糜泻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乳糜泻
乳糜泻
HLA-DQ8
IL-15
谷蛋白
乳糜泻
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或能改善乳糜泻
恢复T细胞对麦醇溶蛋白(gliadin)的耐受性或可治愈乳糜泻。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3种不同的乳糜泻小鼠模型中,静脉注射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可诱导小鼠恢复对麦醇溶蛋白的外周免疫耐受,并抑制炎症反应及谷蛋白引起的肠病。
乳糜泻
Gluten Sensitivity
tolerogenic vaccine
immunotherapy
Immunomodulation
乳糜泻
Nature子刊: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细菌多肽的交叉反应或触发乳糜泻
HLA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谷蛋白摄入触发HLA-DQ2.5介导的乳糜泻。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结构生物学分析揭示,特定细菌多肽可通过分子模拟,结合乳糜泻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其T细胞受体可识别醇溶蛋白),提示菌群暴露可能是触发乳糜泻的风险因素之一。
乳糜泻
交叉反应
T细胞受体(TCR)
乳糜泻
结构生物学
乳糜泻
谷蛋白摄入+肠道病毒感染或共同触发乳糜泻
高谷蛋白饮食及胃肠道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触发乳糜泻的环境因素。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肠道病毒感染与乳糜泻相关自身免疫的风险增加相关,而谷蛋白摄入促进了肠道病毒感染对乳糜泻相关自身免疫风险的增加效应。
乳糜泻
乳糜泻
谷蛋白
肠道病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乳糜泻
乳糜泻患者肠道上皮内γδ T细胞的TCR更加多样
肠道上皮内γδ T细胞的增加是乳糜泻的疾病特征之一。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乳糜泻患者及健康人的肠道上皮内γδ T细胞进行了单细胞TCR测序,发现患者的TCR多样性高于健康人,且TCR的V基因使用模式与TCRγ/TCRδ配对模式有所差异。
乳糜泻
γδ T细胞
上皮内T细胞
乳糜泻
单细胞测序
乳糜泻
JAMA:5岁前的谷蛋白摄入或增加遗传高危儿童的乳糜泻风险
JAMA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6000名乳糜泻遗传高危儿童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后发现,5岁前的谷蛋白摄入与乳糜泻自身免疫及乳糜泻风险呈正相关。
乳糜泻
前瞻性队列研究
乳糜泻
谷蛋白
乳糜泻
乳糜泻中的肠道菌群(综述)
谷蛋白是西式饮食中的一种基本组分,也是乳糜泻的触发因素。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对谷蛋白代谢及消化的影响,介绍了乳糜泻患者的菌群变化,并讨论了菌群在乳糜泻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基于菌群治疗乳糜泻的潜在可能。
乳糜泻
Gluten
Celiac disease
microbiota
Gluten-free diet
乳糜泻
Science子刊:乳糜泻患者摄入谷蛋白后的细胞因子释放
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乳糜泻患者在注射谷蛋白多肽或谷蛋白后,血浆中的细胞因子应答及胃肠道症状的发生,发现谷蛋白特异性CD4+ T细胞可被谷蛋白抗原快速激活。
乳糜泻
乳糜泻
细胞因子
谷蛋白
乳糜泻
益生菌摄入不影响乳糜泻遗传高危儿童的发病风险
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超过6000名乳糜泻遗传高危儿童中,发现摄入益生菌与乳糜泻风险之间并无显著关联。
乳糜泻
Celiac disease
celiac disease autoimmunity
dietary supplements
infant formula
乳糜泻
谷蛋白摄入增加与乳糜泻风险增加相关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7万名挪威儿童进行11.5年的随访后发现,在18月龄时的谷蛋白摄入越多,患乳糜泻的风险越高。
乳糜泻
队列研究
乳糜泻
谷蛋白
观察性研究
乳糜泻
出生后第一年全身性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乳糜泻风险
肠道菌群很可能参与乳糜泻的发生发展。《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一项人群研究,发现出生第一年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可能是患乳糜泻的风险因素,其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遗传易感性和膳食中麸质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乳糜泻。
乳糜泻
抗生素暴露
Autoimmunity
epidemiology
Microbi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