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Gut microbiota
文章数:535篇
复合益生菌发酵液
张和平等:喷施复合益生菌或可提高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力
环境微生物暴露是影响新生儿早期肠道菌群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先前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增强免疫功能,但不同研究得出的推论仍存在较大争议。众所周知,益生菌菌株、剂量、宿主相关的生理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菌株的健康功效。因此,有必要对候选益生菌在畜牧业中的具体效果进行详细评价。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及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最新研究,共纳入68头仔猪分益生菌和对照组,益生菌组从出生前2天到产后第7天每天喷施复合益生菌发酵液两次(含干酪乳杆菌Zhang, 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相比灌胃和饲料添加,喷洒方式对于哺乳早期的仔猪有其独特的优势),发现喷施复合益生菌发酵液可显著提高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其有益作用和调节肠道菌群及血液代谢物有关。总之,本研究为学术界和养猪业提供了有趣和实用的信息,扩展了益生菌在畜牧业中的知识和应用,值得关注。
复合益生菌发酵液
哺乳期仔猪
compound probiotic fermented liquid
Gut microbiota
Immunity
粪菌移植
赵方庆+张发明:提高FMT疗效,如何选择供-受体配对?
粪菌移植(FMT)在治疗菌群失调相关疾病方面具有潜力,其治疗效果与供体细菌在受体中的植入密切相关,这种植入情况部分取决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匹配程度。Gut Microbes最新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团队的合作研究,分析了FMT中供体和受体的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FMT疗效的影响,表明供体细菌在受体中的定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了一个基于肠型的供体选择模型,可用于指导FMT的供-受体配对以改善疗效,为实现精准FMT奠定基础。
粪菌移植
enterotype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Gut microbiota
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肠-脑轴
Cell子刊:菌群+饮食没“管好”,升脯氨酸致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影响了全球超过3亿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显著不同。这项来自于西班牙José Manuel Fernández-Real和Rafael Maldonado团队的研究利用3个队列的数据,结合多组学分析手段以及小鼠和果蝇实验,深入探究了微生物组与抑郁症的关系,揭示了依赖于微生物组的脯氨酸代谢变化对抑郁症的影响,强调了脯氨酸-谷氨酸-GABA-微生物组互作在抑郁症中的重要性。同时,该研究还提示我们减少饮食来源的脯氨酸和促进产GABA的肠菌或可有效改善抑郁情况。该研究的工作量和数据量非常大,值得大家仔细阅读原文。
肠-脑轴
Gut microbiota
brain
cognition
depression
肠-脑轴
郑浩团队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蜜蜂的学习记忆
蜜蜂是一类真社会性动物,拥有丰富的社交行为。肠道菌群对蜜蜂健康十分重要,但其如何影响蜜蜂的脑功能尚未明确。中国农业大学郑浩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于蜜蜂的嗅觉学习及记忆能力是必需的。其中,乳杆菌属中的特定菌种将色氨酸代谢为吲哚衍生物,并激活宿主的芳香烃受体,从而增强蜜蜂的学习记忆能力。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昆虫(果蝇、蜜蜂等)
蜜蜂菌群
肠道致病菌
马曦团队: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和菌群的定植抗性(综述)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旅行者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农业大学马曦团队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综述,着重介绍了ETEC的肠道致病机制,讨论了由肠道菌群介导的定植抗性,以及针对ETEC的预防策略。
肠道致病菌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enterotoxin
Gut microbiota
心血管疾病
熊长明+郑乐民等:TMAO水平较高与肺动脉高压预后差有关
肺动脉高压(PAH)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进行性异常升高的临床综合征,最终可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氧化三甲胺(TMAO)是一种近年被发现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它可能参与PAH的发生发展。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熊长明和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郑乐民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 Open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血浆TMAO与PAH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差相关,这提示TMAO作为PAH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动物实验表明,DMB(它能有效抑制微生物TMA裂解酶来减少TMA的生成及后续TMAO的产生)可降低TMAO水平,并通过改善细胞凋亡、增殖和血管舒张功能逆转PAH的进展。
心血管疾病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Gut microbiota
TMAO
Metabolite
益生菌
益生菌对肥胖相关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的影响(综述)
肥胖常有合并症,包括认知功能受损,同时通常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改变微生物群组成可能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影响认知、焦虑或抑郁。近期发表于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的一篇系统综述评估了已发表的关于益生菌干预在减轻肥胖或高脂饮食相关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方面的有效性的结果。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发现了益生菌的有效性,特别是乳杆菌属,但不同益生菌种类效果存在差异,未来还需更多研究来确定何种益生菌以及剂量的效果更好。
益生菌
anxiety
cognition
depression
Gut microbiota
心血管
杨瑞馥+徐振江+毕玉晶: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变化,或参与高原心脏病发生
这是发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的一项工作,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杨瑞馥和毕玉晶、南昌大学的徐振江及其团队共同完成。他们通过构建低压性缺氧大鼠模型,对心肌肥厚小鼠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病理性心肌肥厚伴随着拟杆菌属和别样杆菌属的丰度增加,和血浆中丙酸盐的减少。通过粪菌移植可以恢复微生物组结构以及代谢特征,并改善心肌肥厚病症。该工作揭示了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参与高原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心血管
bile acids
cardiac hypertrophy
Gut microbiota
high altitude
热休克蛋白
扬大蔡德敏团队:热休克蛋白介导的益生菌护肠作用
热休克蛋白(HSPs)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在机体遭受应激时会发挥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蔡德敏为通讯作者,刘好雨、顾芳和朱崔鹏为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文章,通过口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强化HSPs表达,有效减轻DSS对肠道屏障的损害程度,为通过饮食干预,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热休克蛋白
罗伊氏黏液乳杆菌
barrier function
Gut microbiota
heat shock proteins
肠-肝轴
南开大学:产酸拟杆菌保护小鼠肝脏
肠道细菌在多种肝脏疾病中有潜在调节作用,但影响病理性肝损伤的关键肠道细菌菌种和潜在的功能机制仍不清楚。南开大学吴震州团队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在小鼠中鉴定出一种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的肠道细菌——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并揭示了其护肝的作用机制。
肠-肝轴
CD95
GSH
hepatitis
Gut microbiota
菌群-肠-脑轴
胡少华等:菌群-基因互作或参与双相抑郁症
TRANK1是双相情感障碍(BD)的风险基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结合临床数据以及动物和细胞实验,表明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炎症和TRANK1表达,改变神经元形态,参与BD抑郁症发作。这些发现为BD的菌群-肠-脑轴调控增添了新证据。
菌群-肠-脑轴
TRANK1
bipolar disorde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Gut microbiota
益生菌
山西医科大学:嗜酸乳杆菌调菌群护肠道,改善小鼠肥胖
近期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康永波和樊卫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通过其抗炎特性、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通透性,可能成为改善肥胖和相关疾病如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的益生菌的良好候选。
益生菌
Endotoxemia
Gut microbiota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益生菌涂层
刘尽尧团队:益生菌+聚多巴胺纳米涂层,有效改善小鼠结肠炎
对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病,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是关键,但现有的免疫抑制剂存在局限性,包括抑制效率低和有潜在的脱靶毒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尽尧团队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合成了一种聚多巴胺纳米免疫抑制剂,并将其作为益生菌涂层,通过抑制局部组织的过度免疫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有效改善了小鼠结肠炎,具有转化应用前景。
益生菌涂层
肠道菌群
多巴胺能
免疫调节
炎症性肠病
肠道炎症
于君+黄秀娟: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新冠肺炎,潜力如何?(评论)
新冠肺炎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安全威胁。目前对于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修订。近期,香港中文大学于君、黄秀娟与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评论文章,对目前新冠肺炎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和评论。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新冠肺炎伴随着肠道菌群的显著改变,因此作者认为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中,应当将肠道菌群干预作为潜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
菌群干预
新冠肺炎
其他
Parkinson's disease
翟齐啸等:不同饮食模式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综述)
在全球范围内,预期寿命的提高伴随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饮食因素被认为是PD风险的重要调节因素。先前关于PD与饮食之间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食物成分和特定营养素上,而对一般饮食模式在 PD 中的作用的综合评价是有限的。近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翟齐啸作为通讯作者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的一篇综述介绍了多种饮食模式在PD发生发展中的促进或防治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饮食模式如蛋白质限制饮食虽然显示出对PD的效果,但可能存在肌肉损耗等风险,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
Parkinson's disease
dietary patterns
Gut microbiota
Movement impairment
Personalized dietary interventions
菠萝蜜多糖
国内团队:菠萝蜜多糖有益肠道健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谭乐和、海南医科大学刘启兵与团队,利用菠萝蜜多糖膳食干预小鼠,发现菠萝蜜多糖增加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SCFAs的产生。
菠萝蜜多糖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pulp
Gut microbiota
Polysaccharide
菌群代谢物
陈鹏+姜勇团队:菌群代谢产物3-DHPPPA或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休克和/或肝脏手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是肝损伤发展的关键上游调节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的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陈鹏+姜勇团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3,4- di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3,4-DHPPA)对HIRI的潜在作用。研究表明,菌群代谢物3,4-DHPPA可减轻HIRI期间巨噬细胞的激活和炎症,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HDAC的激活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为肠-肝轴提供了新的见解,未来需对3,4-DHPPA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更多临床转化研究。
菌群代谢物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巨噬细胞
3
4-Di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上呼吸道菌群
国内团队:COVID-19感染导致儿童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持续失衡
与成人相比,儿童对新冠病毒(SARS-CoV-2)相对不易感,感染SARS-CoV-2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儿童的菌群目前尚不清楚。2021年5月29日,JGG在线发表了JGG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张驰宇教授、云南大学张志刚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锦研究员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COVID-19感染引起儿童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的持续扰动和失衡。该研究针对9个新冠感染儿童的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的动态演化进行了持续近2个月的观测和分析,包括急性、中间和恢复期。
上呼吸道菌群
肠道菌群
生态失调
儿童
SARS-CoV-2/COVID-19
肠道微生物组
郑钜圣、王军等:肠道菌群与新冠重症风险密切关联
2021年5月3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了西湖大学郑钜圣教授、郭天南教授、中山大学陈裕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研究员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结合多组学(蛋白质组、肠道微生物组及粪便代谢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了肠道菌群、炎症因子以及COVID-19重症标记物间的关联。该研究为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感染COVID-19后的重症风险提供了新线索。
肠道微生物组
粪便代谢组
生物信息学
炎症因子
宿主免疫
多重耐药菌定植
疗养院居民中,多重耐药菌的肠道定植与哪些菌群因素有关?
疗养院居民有更高的多重耐药菌(MDRO)肠道定植率。Genome Medicine近期发表研究,评估了MDRO在荷兰一家疗养院居民中的定植和传播,鉴定了MDRO定植的临床风险因素,并分析了与MDRO定植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
多重耐药菌定植
Gut microbiota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Asymptomatic colonisation
Colonisation resistance
阿尔茨海默病
国内团队:和厚朴酚纳米颗粒或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调节肠道菌群
阿尔茨海默症(AD)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理主要表现为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沉淀和细胞内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元缠结,进而引起神经突触丢失和神经元形态改变。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和厚朴酚(Honokiol,HO)是联苯类木脂素的代表,主要来源于传统中药厚朴。研究表明HO在几种动物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溶解性差严重影响了其生物利用度。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林志秀和冼彥芳团队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HO纳米颗粒,评估了其对于AD的改善效果,表明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为AD治疗剂的良好潜力。
阿尔茨海默病
JNK/CDK5/GSK-3β
肠道菌群
纳米颗粒
和厚朴酚
ICU病人
宁康、童贻刚等:ICU患者的肠道菌群与临床结局相关
ICU患者的肠道菌群表现出极端失调,并与器官衰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易感性增加相关。北京协和医院的隆云团队、华中科技大学的宁康团队及北京化工大学的童贻刚团队在Genomics, Proteomics and Bioinformatics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64名ICU患者在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发展期间的肠道菌群组成进行了分析后发现,ICU患者主要表现出2种菌群失调的模式(ICU肠型),且ICU肠型与患者的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ICU病人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IBS
段丽萍团队:肠道菌群/褪黑素轴或是治疗IBS的新靶点
肠道菌群/肠道激素轴失调可能促进IBS的发病,褪黑素在肠动力及肠道免疫中发挥有益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段丽萍团队在Genomics, Proteomics and Bioinforma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IBS患者及移植了IBS患者的粪菌的无菌大鼠中,结肠褪黑素表达显著上调,而部分丁酸盐产生菌的丰度与褪黑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在体外,丁酸盐可增加BON-1细胞的褪黑素分泌。该研究结果提示,调节肠道菌群/肠道激素轴或是治疗IBS的潜在策略。
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褪黑素
肠道菌群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聂少平等:一文读懂食用胶、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综述)
南昌大学聂少平团队近期在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发表了关于功能性水溶胶(食用胶)的综述文章,总结了食用胶、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三者的互作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这类食品添加剂的营养评估和研究个性化饮食有重要参考价值。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食品添加剂
食用胶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小檗碱
段丽萍团队:小檗碱或能调节菌群,改善绝经后焦虑
小檗碱可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多种改善健康的作用,但其对绝经后情绪障碍的影响尚不清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丽萍团队近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研究,在大鼠模型中,首次发现小檗碱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菌群代谢产生雌马酚,改善由雌激素缺乏引发的焦虑样行为,为治疗绝经后情绪障碍提供了新思路。
小檗碱
肠道菌群
雌马酚
焦虑
绝经后
丁酸盐
印遇龙、江青艳等:丁酸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综述)
丁酸属于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的一种主要的代谢产物,在肠道菌群对宿主能量稳态的调控中有重要介导作用。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江青艳与团队的综述,从丁酸的产生、吸收、代谢,到其对宿主的代谢调控作用和机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总结,推荐专业人士学习和研读。
丁酸盐
能量代谢
综述
基础研究
Butyrate
灵芝多糖
浙江中医药大学:灵芝多糖调节菌群以抑制小鼠的食源性肥胖
灵芝被发现具有抗肥胖作用。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兴亚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从破壁灵芝孢子粉中提取的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高脂血症及炎症。
灵芝多糖
破壁灵芝孢子粉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自闭症谱系障碍
王明帮等:肠道IgA+菌群毒力因子基因,助力自闭症早期诊断
前期研究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肠道IgA水平显著升高,且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明帮、周文浩和德宏州人民医院Zhaoqing Yin与团队,在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SD患儿与正常儿童的毒力因子相关肠道菌群(VFGM)基因的组成及多样性有显著差异,结合VFGM基因多样性、肠道IgA水平及特定VFGM基因的丰度开发机器学习算法,可准确区分ASD患儿及正常儿童。
自闭症谱系障碍
机器学习
毒力因子
IgA
研究论文
小檗碱
仝小林、王军等:葛根芩连汤调菌群降血糖,小檗碱是关键成分
葛根芩连汤(GQD)是一种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中药配方。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王军团队、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院士和赵林华与团队,在Genomics, Proteomics and Bioinforma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GQD可通过其关键组分——小檗碱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富集丁酸盐产生菌,调控回肠基因表达,并降低全身及胰岛的炎症因子表达,从而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
小檗碱
葛根芩连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牡蛎多糖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牡蛎多糖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炎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万鹏团队研究成果。研究首先从 C. hongkongensis中提取获得CHP,并进行了结构的鉴定。建立S180肿瘤携带小鼠模型,利用CHP(150 mg/kg)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CHP明显改善患病小鼠肠道生理状态,平衡相关代谢因子。在此过程中,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CHP对患病小鼠的改善作用与肠道菌群有关。
牡蛎多糖
肠粘膜
肠道菌群
代谢
5-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