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IBD
文章数:437篇
5-羟色胺
5-羟色胺无法缓解IBD患者的疲劳
IBD患者常表现出疲劳的症状。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结果,在166名缓解期IBD患者中进行为期8周的口服5-羟色胺或安慰剂干预后发现,5-羟色胺并无法显著改善疲劳、抑郁、焦虑及压力等症状。
5-羟色胺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IBD
IBD
东北农业大学:宿主-菌群互作如何影响IBD猪模型的疾病抗性
东北农业大学的孟庆伟团队与石宝明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构建了两种IBD猪模型,发现相比于约克夏猪,民猪对急性结肠炎有明显抗性。机制上,民猪肠道中的有益菌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菌群代谢产物富集,且Th2型免疫应答更强,而约克夏猪肠道中的有害菌富集,且Th1及Th17型免疫应答更强。
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哺乳动物(猪羊牛等)
猪
新冠疫苗
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IBD患者在接种疫苗后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接受vedolizumab治疗的IBD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IBD患者在接种第三剂mRNA新冠疫苗后,新冠病毒抗体的浓度更低、半衰期更短,且新冠病毒突破性感染及再感染的风险更高。
新冠疫苗
研究论文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Omicron株
英夫利昔单抗
IBD
男性IBD患者的用药不影响其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发现男性IBD患者的药物暴露(包括生物制剂、硫代嘌呤及甲氨蝶呤)与精子数量、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妊娠结局等均无显著关联。
IBD
荟萃分析
生育能力
含糖饮料
湘雅三医院:含糖饮料或增加克罗恩病风险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陈杰、王晓艳与团队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12万名受试者进行10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含糖饮料摄入量越高,克罗恩病(而非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越高。
含糖饮料
人工甜味剂饮料
果汁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IBD患者的IgA功能及IgA相关菌群的变化
人分泌型IgA(SIgA)包括SIgA1及SIgA2,通过逆向转胞吞(通过肠道派尔集合淋巴结的M细胞将IgA2免疫复合物从顶端运输到基底)调节粘膜免疫应答。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克罗恩病患者与非IBD对照的IgA1及IgA2在逆向转胞吞、糖基化修饰、菌群识别等方面的差异。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IBD
IgA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与老年IBD风险降低无关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来自丹麦的上万名参与者中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与IBD风险(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无显著关联。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IBD
IBD
多学科国际共识倡议:如何设计IBD的临床终点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多学科国际共识倡议,在53名专家及235名患者的参与及讨论下,针对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对临床终点的设计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IBD
其他
临床终点
IBD
21世纪的全球IBD住院率变化趋势(综述)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基于35个国家的数据,总结了21世纪的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的住院率变化趋势。
IBD
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住院率
IBD
主动治疗药物监测并不能给IBD患者带来益处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后发现,在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的IBD患者中,相比于常规管理,主动治疗药物监测并未带来临床获益,反而可能增加用药量。
IBD
荟萃分析
IBD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IBD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与焦虑及抑郁之间的关联及背后机制,讨论了心理压力对IBD发病及病程的影响,最后概述了抗抑郁药物及行为治疗对IBD的作用,以及IBD药物治疗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IBD
抑郁
焦虑
综述
益生菌
谢黎炜团队:益生菌组合缓解小鼠结肠炎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谢黎炜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由实验室自主分离的本土益生菌菌株组成的益生菌组合可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且效果优于单菌株益生菌。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BD
IBD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的IBD风险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纳入超过24万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及近240万名对照,发现化脓性汗腺炎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风险显著升高,而银屑病患者的克罗恩病风险显著升高。
IBD
队列研究
研究论文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肠-皮肤轴
自闭症
Nature子刊:父母的IBD可能增加后代的自闭症风险?
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通过4项互补的研究方法(瑞典全国范围内的队列研究、连锁不平衡回归分析、多基因风险评分分析、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发现父母(尤其是母亲)的IBD与后代儿童的自闭症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自闭症
研究论文
IBD
队列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法
IBD
IBD中的抗体特征(综述)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血清抗体检测在IBD中的临床应用,并概述了现有的抗体检测技术,最后讨论了抗体特征检测在IBD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IBD
综述
IBD
在IBD患者中,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215名IBD患者(包括109名克罗恩病(CD)患者及106名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鉴定出了与结直肠癌或异型增生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
IBD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胆汁酸
结直肠癌
乳糜泻
IBD患者的乳糜泻风险升高,乳糜泻患者的IBD风险也更高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近80万名瑞典受试者进行数十年随访后发现,乳糜泻患者的IBD风险显著高于对照,而IBD患者的乳糜泻风险也显著升高。
乳糜泻
IBD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IBD
IBD患者的癌症风险(综述)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伞状综述结果,通过汇总24项荟萃分析的数据,总结了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与各类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IBD
荟萃分析
癌症
饮食疗法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IBD的饮食管理(综述)
过去,营养师在炎症性肠病(IBD)管理中仅扮演次要角色;如今,营养师已成为IBD多学科管理中的重要成员。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对IBD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管理的4个步骤:鉴别并纠正营养缺口和饮食不平衡、利用全肠内营养或其它替代肠内营养的饮食治疗活动性疾病、利用治疗性饮食来控制IBD并发症、在高危人群中利用饮食预防IBD发展。
饮食疗法
综述
IBD
IBD
IBD患者的大肠杆菌有何不同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了IBD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及贮袋炎与健康对照的大肠杆菌菌株,发现IBD患者的大肠杆菌呈现出不同的表型(编码毒素、生长速率等)及特定基因位点(如编码细菌包膜的基因)的突变。
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大肠杆菌
IBD
缓解期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队列研究结果,对比了缓解期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差异,发现IBD患者中的类黄酮降解菌富集,且鉴定出与克罗恩病相关的肠杆菌科可能导致慢性炎症。
IBD
研究论文
横断面队列研究
水凝胶
瑞金医院:新型蛋白水凝胶或可用于IBD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崔文国团队、王正廷团队与Lei Wang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交联了BSA及肝素的新型蛋白水凝胶,在结肠炎小鼠中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微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并增强修复因子以改善粘膜愈合,从而缓解结肠炎。
水凝胶
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血栓形成
新冠肺炎
IBD患者的新冠后遗症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招募了46名确诊新冠肺炎的IBD患者,在感染后约7个月发现,大多数患者的肠道中仍可检测到新冠病毒抗原的表达,但无法从肠道组织中培养出新冠病毒,提示新冠病毒未完全被清除。另外,新冠病毒抗原持留可能与新冠后遗症相关。
新冠肺炎
新冠后遗症
IBD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IBD
黄秀娟:新冠期间的IBD管理(综述)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从新冠肺炎风险、新冠肺炎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药物治疗、内镜检查、疫苗接种等方面,对新冠疫情期间应如何对IBD患者进行管理进行了总结。
IBD
综述
新冠肺炎
IBD
Lancet子刊发表专家共识:如何管理IBD患者的生活方式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了国际IBD研究组织的最新共识声明,针对IBD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吸烟、电子烟、大麻使用、心理健康、饮食、饮酒、营养、体育运动、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避孕等方面提出了多点建议。
IBD
其他
生活方式
营养不良
金陵医院:利用GLIM标准诊断IBD患者的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全球领导倡议(GLIM)近期发布了诊断营养不良的共识标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的王新颖团队与朱维铭团队在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结果,利用GLIM标准对IBD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诊断,发现与已有标准相比,GLIM标准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GLIM标准,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且营养不良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相关。
营养不良
研究论文
前瞻性研究
IBD
IBD
Nature Reviews:促进粘膜愈合,治疗IBD(综述)
目前几乎所有可用的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方法都是通过抑制炎症来发挥作用。然而,考虑到与慢性免疫抑制治疗相关的感染性和肿瘤性疾病负担,在没有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实现粘膜愈合的目标颇有前景。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综述文章,回顾了可用于直接促进粘膜愈合的分子靶点的多样性、确定新的潜在途径的实验模型和一些预期的IBD潜在疗法。推荐阅读!
IBD
粘膜愈合
免疫抑制
肠道干细胞
类器官
肠道病毒组
Science子刊:肠道病毒组调节肠道免疫稳态
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报道了IBD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失调,且相比于非IBD个体的肠道病毒组诱导的抗炎先天性免疫应答,IBD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可诱导炎性应答。另外,非IBD肠道病毒组可缓解,而IBD肠道病毒组可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该研究结果提示,肠道病毒组可通过调节先天性免疫应答影响肠道稳态及IBD。
肠道病毒组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基础研究
IBD
曹海龙团队:IBD中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综述)
天津医科大学的曹海龙团队在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患者的肠道代谢组变化,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色氨酸、精氨酸、多胺、牛磺酸)、次级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并讨论了靶向代谢产物治疗IBD的潜能。
IBD
综述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结肠炎
Nature子刊:特定微生物驱动DSS小鼠肠炎严重程度
在人类疾病的小鼠模型中,特定的肠道细菌是否会驱动免疫表型的变化尚不清楚。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的文章,为了量化DSS小鼠模型的变异性,并研究导致这种变异性的主要因素,利用来自同一个动物设施中579只基因相同的实验室小鼠进行了大规模实验。结合实验动物表型、微生物组分析和宏基因数据收集,最终确定了以前未描述的小鼠肠道细菌Duncaniella muricolit-ica和Alistipes okayasuensis。这两种细菌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小鼠肠道中,会影响结肠炎DSS小鼠模型的结果,并可能作为致病菌发挥作用。
结肠炎
IBD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