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双歧杆菌
文章数:71篇
母婴菌群传递
陈卫+Catherine Stanton团队:聚焦母婴肠道双歧杆菌类群
江南大学陈卫团队与爱尔兰Teagasc 食品研究中心Catherine Stanton合作,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阐述母婴间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双歧杆菌类群,值得关注。
母婴菌群传递
双歧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配方奶粉
国内团队:高棕榈酸酯配方奶粉或对婴儿神经发育有益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清华万科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伊利集团团队共同开展的临床试验表明,在配方奶粉中添加sn-棕榈酸酯,或可提高婴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丰度,并对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有益。
配方奶粉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婴儿
婴儿肠道菌群
一文读懂新假说:母亲饮食结构如何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综述)
本综述通过现有文献证据阐明了母亲饮食结构、母亲肠道菌群、母乳菌群及婴儿肠道菌群四个物质之间潜在的关联。由于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可能对长远的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如果该假说成立,通过干预母亲饮食结构调整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势在必行。
婴儿肠道菌群
综述
婴儿
母亲饮食结构
双歧杆菌
肠道炎症标记物
菊粉型果聚糖或可减少肥胖者的肠道炎症
菊粉型果聚糖(ITF)是一种益生元膳食纤维(DF),通过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能对健康有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实验发现,肥胖患者接受为其三个月的ITF干预后,肠道炎症相关的粪便标记物钙卫蛋白浓度降低,双歧杆菌丰度升高。
肠道炎症标记物
膳食纤维
钙卫蛋白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
合成生物学在双歧杆菌工程化中的应用 (综述)
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综述,对双歧杆菌进行量身定制的功能强化、改造进程进行了全面解析。重点关注合成生物学各种手段的优劣,例举了大量工程菌在食品和生物医学中应用的实例。双歧杆菌工程化的思路和流程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益生菌。进行机理研究的学者不妨读下。
双歧杆菌
益生菌工程化
合成生物学技术
综述
菌群-免疫互作
上海交大:双歧杆菌或能缓解免疫治疗引起的结肠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引起腹泻和结肠等免疫相关副反应。先前的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属可缓解CTLA-4单抗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王锋团队与国外团队合作在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可通过增加Treg的IL-10介导的免疫抑制功能,并促进Treg的线粒体代谢,以调控肠道菌群组成,从而缓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的小鼠结肠炎。
菌群-免疫互作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Bifidobacterium
regulatory T cell
microbiota
IBS
β-低聚半乳糖+低FODMAP饮食改善IBS症状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结果,发现β-低聚半乳糖+低FODMAP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的症状,但β-低聚半乳糖无法逆转低FODMAP饮食造成的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属减少,同时,低FODMAP饮食还可减少肠道菌群中的放线菌门比例,并降低粪便丁酸盐水平。该研究结果提示,并不建议长期严格进行低FODMAP饮食。
IBS
RCT
β-低聚半乳糖
低FODMAP饮食
益生元
生酮饮食
Cell:生酮饮食改变肠道菌群,减少肠道Th17
极低碳水高脂的生酮饮食(KD)是比高脂饮食(HFD)更极端的饮食模式,可用于干预特定疾病。KD可引起酮体生成,从而改变身体的能源类型,但人们并不清楚酮体如何影响宿主-菌群互作。《Cell》最新发表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Peter J. Turnbaugh团队的研究,通过人体干预试验+小鼠模型试验,揭示了KD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和机制,以及相关的免疫调节作用。他们发现,KD与HFD对肠道菌群的改变是有明显差异的。KD的独特性在于,其诱导生成的酮体能选择性的抑制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从而减少肠道固有层中有促炎作用的Th17细胞。这些发现强调了宿主与微生物间的化学对话,在介导饮食干预功效中的重要性。
生酮饮食
宿主-菌群互作
ketogenic diet
ketone bodies
β-hydroxybutyrate
肿瘤免疫治疗
瘤内特定菌群可增强CD47单抗的肿瘤治疗疗效
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组成可影响PD-1单抗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但肠道菌群对于CD47单抗疗效的影响尚未明确。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鼠的瘤内菌群组成可影响CD47单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双歧杆菌属在瘤内的富集可促进荷瘤小鼠对CD47单抗的应答。机制上,瘤内的双歧杆菌属菌株可通过激活STING信号以增强I型干扰素产生,从而促进树突细胞的交叉呈递,以提升CD47单抗的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
STING
肿瘤免疫治疗
菌群-免疫互作
CD47
肠道菌群
婴儿肠道菌群或与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本研究通过对婴儿脚趾甲只各种微量元素以及重金属暴露的测定,与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关联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各项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暴露/微量元素缺乏引起长期健康损害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肠道菌群
婴儿
微量元素
重金属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
亲和人体双歧杆菌(HRB)的特征与生理(综述)
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菌群中主要的有益菌种之一。一般来说,双歧杆菌可根据不同寄宿环境分为两大类:寄宿于人类的菌种为亲和人体双歧杆菌(Human-Residential Bifidobacteria,HRB),而寄宿于动物或其他环境的为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Non-Human-Residential Bifidobacteria,非HRB)。众多的研究表明,HRB菌株将会是更理想的人类益生菌,特别是用于婴幼儿,且对宿主会有更多的功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发表在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上的一篇综述文章叙述了不同寄宿起源的双歧杆菌之间的基因型及生理特征的差异,以及有关双歧杆菌的保健功能的最新研究结果。综合HRB菌株可合成叶酸和代谢人类肠道中各种聚糖的能力,以及它们在人类母乳中的亲和性,HRB菌株尤其是婴儿型HRB菌株可能更为适合用于婴幼儿。
双歧杆菌
宿主-微生物互作
人类健康
生理特性
环境适应性
铁稳态
Science:铁调素“没收”肠道菌群的铁源,促进肠道修复
铁代谢稳态对机体健康有重要调控作用,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中的常规树突细胞(cDC)经菌群刺激可表达铁调素,从而限制肠道吞噬细胞向肠腔内释放铁,进而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愈合,双歧杆菌可能在其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发现说明,旨在减少肠腔内铁含量的疗法以及靶向铁调素或肠道菌群的干预策略,或能用于改善炎症性肠病。
铁稳态
肠道修复
炎症性肠病
菌群-免疫互作
树突细胞
母乳寡糖
母乳寡糖或可帮助婴儿富集双歧杆菌,并减少抗生素使用风险
母乳中富含母乳聚糖(HMOs),主要通过建立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理功能。mBio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在配方奶中添加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这两种母乳寡糖,会使婴儿菌群组成向母乳喂养婴儿的菌群方向转移,使双歧杆菌占优势的粪便群落类型(FCT Bi)转化为双歧杆菌丰度更高的粪便群落类型(FCT BiH,Bifidobacteriaceae at high abundance),并进一步表明,HMOs引起的菌群改变或可减少婴儿生命早期的抗生素使用概率。
母乳寡糖
2’FL(2’-岩藻糖基乳糖)
LNnT(乳糖-N-新四糖
双歧杆菌
婴儿
十二指肠菌群
双歧杆菌有望作为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研究表明,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外,胃肠道微生物群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远端肠道菌群,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近端肠道菌群,如十二指肠中的菌群。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最近的研究,纳入17名肥胖个体、22名肥胖且伴随2型糖尿病患者,及27名健康个体,定性分析了十二指肠菌群的结构,并与相关临床指标做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肥胖、肥胖并伴随2型糖尿病患者中,双歧杆菌属丰度显著低于健康个体,并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呈正相关(此相关性仅存在于肥胖并伴随2型糖尿病患者组)。本研究结果提示,双歧杆菌属细菌将来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十二指肠菌群
肥胖
2型糖尿病
双歧杆菌
高密度脂蛋白
母乳寡糖
双歧杆菌共同合作,实现HMO利用最大化
母乳相关的双歧杆菌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利用基因和HMO代谢的特定基因簇,这在许多成年个体相关菌株中是不存在的。并且,多种双歧杆菌菌株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婴儿肠道,而不是由一株双歧杆菌主导。ISME最近的文章中,为了研究双歧杆菌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同一婴儿个体中共存的双歧杆菌菌株的碳水化合利用基因和代谢HMO的基因簇组成,及对HMO的利用能力,并探究了双歧杆菌菌株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婴儿肠道中多种双歧杆菌共同存在。本研究结果或有助于开发饮食和微生物疗法,促进生命早期的健康。
母乳寡糖
双歧杆菌
互养
微生物生态学
人乳寡糖
Science子刊:双歧杆菌如何利用特定母乳寡糖促进自身生长
母乳喂养能帮助婴儿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这种作用与母乳中的多种寡糖成分有关。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双歧杆菌的两种岩藻糖基乳糖转运蛋白在双歧杆菌与人类共进化中的作用。该研究还构建了一种方法,可评估细菌表面的人乳寡糖(HMO)转运蛋白的底物特异性,可用于寻找促进特定有益菌生长的HMO,或有助于婴儿奶粉研发。
人乳寡糖
双歧杆菌
共进化
岩藻糖基乳糖
转运蛋白
菌株培养
宏基因组+培养,分离新型肠道双歧杆菌
共生菌群中存在这许多未知微生物。《Genome 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从菌群宏基因组数据中分析了碳源代谢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从哺乳动物粪便菌群中分离培养出新的双歧杆菌。该方法为进一步探知共生菌群中的未知微生物提供了参考方法。
菌株培养
新肠道细菌
genomics
Human gut commensals
metagenomics
孕期肠道菌群
孕妈妈肠道菌群改变或与激素有关
孕期肠道菌群将会发生改变,但其中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人群研究、动物实验以及体外实验,证实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体内黄体酮激素的增加有关。鉴于大量研究提示,肠道菌群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未来肠道菌群在妊娠期疾病风险评估及疾病预防领域的作用将颇具潜力。
孕期肠道菌群
16S rRNA
Bifidobacterium
Gut microbiota
Microbiome
孕期肠道菌群
Cell子刊:孕酮可增加孕晚期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的丰度
怀孕期间肠道菌群会发生明显改变,《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部分生物学机制。该研究分析了人体样本,并结合小鼠和体外模型,表明在孕晚期,孕酮或可直接促进双歧杆菌属细菌的生长。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激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研究孕期菌群变化,以及激素疗法对菌群的作用,都有参考价值。
孕期肠道菌群
孕酮
激素
双歧杆菌
宿主-菌群互作
益生菌
初乳时间及益生菌可影响早产儿的双歧杆菌定殖
来自Nutrient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较晚的初乳时间与双歧杆菌在早产儿体内的定殖较差显著相关,而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双歧杆菌的定殖。
益生菌
Premature infants
BIFIDOBACTERIA
colostrum
probiotics
生物膜
益生菌抑制克罗恩病病原菌生物膜的形成
《mBio》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四种益生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ATCC MYA-796,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TCC 43121, Bifidobacterium breve ATCC 15701, and L. rhamnosus ATCC 39595)的组合可以抑制克罗恩病病原热带念珠菌与另外两种细菌的多物种生物膜,或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上有应用前景。
生物膜
Candida albicans
Candida tropicalis
Biofilms
probiotics
母乳
大连医科大学:母乳中的岩藻糖基或可增强婴儿免疫力
近期,大连医科大学李明团队在《mBio》杂志上发表关于母乳核心岩藻糖基化N-聚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综合了人源样本分析、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母乳中的核心岩藻糖基化蛋白N-聚糖可能通过改变婴儿的肠道菌群,提高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从而促进新生儿B细胞活化。该结果为婴儿个性化营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母乳
岩藻糖基化
B cells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益生菌
益生菌发酵乳可增加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
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摄入益生菌发酵乳可增加健康人的双歧杆菌水平,而摄入酸奶可增加嗜热链球菌的水平。
益生菌
probiotic fermented milk
yogurt
healthy adults
Gut microbiota
益生元
益生元缓解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干扰
《Beneficial Microbes》近期发表人群对照实验,发现为3-6岁健康儿童补充菊粉类益生元可以有效提高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丰度,而且可以缓解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干扰。该结果对阐释益生元的促健康机制、开发针对性菌群调控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益生元
抗生素干预
BIFIDOBACTERIA
Children
fructans
代谢疾病
Nature Reviews:菌群及其代谢物与代谢疾病(年度回顾)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本周发表的年度回顾短文,着重介绍了3项关于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代谢疾病的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47259950)(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50180814)(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89630385),讨论了菌群产物丙酸咪唑在糖尿病中的作用,以及双歧杆菌与Akk菌的潜在保护性作用,值得关注。
代谢疾病
microbiota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建立
Nature子刊:人类幼年的肠道菌群基因组和功能具有高度多样性
肠道菌群的早期建立对研究菌群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DIABIMMUNE研究中从芬兰、爱沙尼亚和俄罗斯收集到的儿童菌群数据数据,研究了微生物基因组多样性对肠道微生物组发育的影响,重点阐释了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菌株水平拓展了对菌群早起建立的认识,值得参考。
肠道菌群建立
儿童肠道菌群
拟杆菌
双歧杆菌
细菌胞外多糖
特定有益菌的胞外多糖在肠道环境中的作用(综述)
胞外多糖(EPS)是存在于大多数细菌表面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可充当细菌的保护层,同时与周围环境发生互作。这篇来自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的综述,重点介绍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EPS的相关研究进展。
细菌胞外多糖
双歧杆菌
乳酸菌
肠道菌群
宿主-微生物互作
益生元
江南大学陈卫等:低聚果糖如何影响小鼠肠道菌群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陈卫团队的一项研究近期在Nutrients发表,揭示了益生元低聚果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尤其是其中的双歧杆菌)的影响。
益生元
16S rDNA metagenomic sequencing
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
Fructooligosaccharides
Intestinal Microbiota
骨关节炎
低聚果糖改善肠道菌群,或可治疗肥胖相关的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OA)可造成残疾,肥胖是其风险因素。近期JCI insight发表一项小鼠研究,表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和全身性炎症,与膝骨关节炎恶化相关。补充低聚果糖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增加特定的有益双歧杆菌、减轻全身和骨关节炎症。说明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策略。
骨关节炎
炎症
肥胖
肠道菌群失调
低聚果糖
CTLA-4抑制剂
PNAS:CTLA-4抑制剂恶化小鼠结肠炎,双歧杆菌可缓解
这是PNAS[IF:9.661]近期发表的关于特定肠道细菌(双歧杆菌)缓解肿瘤免疫抑制剂引发的小鼠结肠炎的研究,领衔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王锋研究员。这是很重要的肿瘤相关菌群研究,特别推荐!
CTLA-4抑制剂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CTLA-4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