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组织修复
文章数:10篇
肠道真菌
Science:一种食源性酵母可阻碍肠损伤愈合
真菌是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员,对于肠道真菌的研究近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于食品工业(如制作奶酪和火腿肉)的真菌——汉森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能在发炎和损伤的肠黏膜组织中过度生长。研究者严格按照科赫法则的鉴定方法,证明了这种真菌是阻碍肠组织损伤修复的真凶,并揭示了其阻碍伤口愈合的免疫分子机制。该研究不仅为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也提示粪便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肠黏膜的真菌构成,而联合应用培养和非培养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鉴定参与疾病机理的致病微生物,这种研究思路对于今后的微生物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肠道真菌
炎症性肠病
汉森德巴利酵母
科赫法则
伤口愈合
肠道炎症
靶向特定GPCR或能加速肠道炎症修复
炎症性肠病仍需研发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的一些免疫抑制剂疗法可能存在治疗失败的情况,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造成不良反应。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的观点文章提出,以参与促进炎症后组织修复的特定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为靶点,或是治疗肠道炎症疾病的新策略。
肠道炎症
GPCR
SPM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flammation
IBD治疗
Science子刊:或可用于治疗IBD的新型芳香烃受体激动剂
芳香烃受体是肠道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靶向芳香烃受体或可用于治疗IBD。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设计出了2种多杂环芳香烃受体激动剂,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可促进IL-22的分泌、抗菌肽的产生及肠道粘膜的修复,并显著缓解结肠炎,同时可促进IBD患者的CD4+ T细胞分泌IL-22。
IBD治疗
芳香烃受体
芳香烃受体激动剂
组织修复
IBD治疗
3型天然淋巴细胞
Cell子刊:ILC3驱动肠道组织修复的机制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LC3)维持肠道干细胞维持及组织修复,ILC3产生的IL-22在肠道干细胞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ILC3驱动肠道组织修复的机制,发现ILC3并不依赖于IL-22,而是通过激活肠道隐窝细胞中的Yap1信号通路,促进上皮细胞增殖与组织再生。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nnate Lymphoid Cells
epithelial stem cell
IL-22
YAP1
菌群-宿主互作
Science:共生菌群控制促进组织修复的淋巴细胞
共生菌群可通过生成特定代谢产物,来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生命早期是关键时期。Science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黏膜稳态中有重要作用的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需要生命早期能产生核黄素衍生代谢物的菌群来诱导,错过这一时期再定植菌群则无法挽救MAIT细胞的数量缺陷。该研究还分析了小鼠皮肤常驻MAIT细胞的特征,及其与皮肤共生菌的互作机制,表明菌群的核黄素衍生代谢物可激活MAIT细胞,促进其发挥组织修复的作用。Science同期还发表了另一项相关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82105080),不妨对照参考。
菌群-宿主互作
免疫发育
MAIT细胞
皮肤
核黄素
组织修复
蛋白质科学中心:中性粒细胞促进巨噬细胞修复
来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贺福初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中性粒细胞通过产生活性氧,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从而介导肝脏修复的机制。
组织修复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M2巨噬细胞
活性氧
肠道干细胞
Cell子刊:间隔连接蛋白限制肠道干细胞活性
肠道组织修复结束后,干细胞活性的抑制对维持肠道组织稳态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果蝇模型,发现在中肠部位的间隔连接蛋白可通过重新激活Hippo信号通路来抑制肠道干细胞增殖,从而在组织修复完成后停止细胞增生。该结果对研究肠道修复机制、肠道干细胞功能调控具有参考价值。
肠道干细胞
Drosophila midgut
Hippo signaling
Tsp2A
aPKC
肠道炎症
肠粘膜有问题?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来帮忙(综述)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SPM)是一类局部激素,有促进炎症消退和粘膜组织修复的作用。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的综述,着重探讨了SPM在肠道炎症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对于研发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参考意义。
肠道炎症
epithelia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flammation
lamina propria
皮肤菌群
Cell:皮肤共生菌诱导CD8+T细胞并促进伤口愈合
这是 Cell[IF:30.410]最新online的一项重要的皮肤菌群研究,发现皮肤表皮葡萄球菌可以诱导CD8+T细胞聚集到皮肤创口,从而帮助皮肤组织的修复。这是很重要的菌群相关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值得专业人士重点关注。
皮肤菌群
表皮葡萄球菌
非经典MHCI
CD8+T细胞
组织修复
细胞发育
Nature免疫学:天然淋巴细胞如何发育?(综述)
① 天然淋巴细胞(ILC)是免疫效应细胞的一类,在宿主防御、代谢稳态及组织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② ILC在炎症性疾病,如结肠炎与哮喘中也发挥作用; ③ ILC可根据调控其功能的转录因子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而分为3类,3类ILC分别与3类T细胞的功能相对应; ④ 本综述讨论ILC的发育过程及指导ILC谱系分化的转录因子。
细胞发育
结肠炎
哮喘
宿主防御
代谢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