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结直肠癌
文章数:667篇
类器官
复旦肿瘤医院:用游离癌细胞培养类器官,提供抗癌新方法
无法通过手术方法治疗的转移型结直肠癌,对治疗提出了新挑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近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通讯文章,介绍了通过血液游离癌细胞培养类器官的方法,为建立转移型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值得参考。
类器官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转移性结直肠癌
肌酸
卜鹏程等Cell子刊突破:膳食补充剂肌酸如何促进癌症转移
肌酸是一种营养补充剂,能够辅助为肌肉和神经细胞提供能量,尤其在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中被广泛使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陈纲团队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朴海龙团队合作,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最新研究中却发现,体外补充或者体内合成肌酸可增强癌症转移。该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多种小鼠模型实验以及分析患者样本充分证实,由外源性补充或由GATM介导的内源性合成所引起的肿瘤内肌酸水平升高,可经MPS1活化Smad2/3来上调Slug和Snail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转移。这些发现不仅警示癌症患者或高危人群应谨慎使用肌酸补充剂,也为预防由肌酸介导的癌症转移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肌酸
癌症转移
结直肠癌
乳腺癌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大肠癌中,EGFR是致癌性MAPK信号通路的放大器
在KRAS和BRAF突变型的结直肠癌(CRC)中,直接靶向下游MAPK通路来抑制ERK激活已经被证明不能成功,但是抑制EGFR等联合治疗取得例良好的效果。Nature Cell 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结直肠癌病人的类器官建立单细胞ERK动态定量测量,发现EGFR活性放大KRAS或BRAF突变的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效率,促进肿瘤生长。文章揭示出在KRAS和BRAF突变型CRC治疗中,EGFR抑制剂作为联合治疗时发挥作用的机制。
结直肠癌
ERK
eGFR
肿瘤相关细菌
Cell子刊:细菌易位促进大肠癌肝转移
原发肿瘤产生的因子促进“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PMN)的形成,后者可促进肿瘤的转移。Cancer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结直肠癌(CRC)原发灶中的特定细菌(如大肠杆菌)可破坏肠道血管屏障(GVB),并散播至肝脏促进PMN的形成,以增强对转移癌细胞的招募。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PV-1(GVB损伤标志物)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细菌的肝脏易位、结直肠癌的远端转移及更短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关。该研究揭示了肠道屏障受损及肠道细菌易位在结直肠癌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肿瘤相关细菌
结直肠癌肝转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直肠癌筛查
FIT阳性后不做肠镜,大肠癌死亡风险可翻倍!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在来自意大利的超过11万名粪便免疫化学测试呈阳性的受试者中发现,相比于接受结肠镜检查者,未接受结肠镜检查者的10年累积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增加了103%。
结直肠癌筛查
研究论文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
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中山大学团队:lncRNA MNX1-AS1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Xu Rui-Hua和Zhao Qi合作在Cancer Research上发表文章,通过对21个配对的结直肠癌(CRC)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鉴定出新的lncRNA MNX1-AS1。研究发现,MYC结合并激活MNX1-AS1的转录,MNX1-AS1结合并激活YB1,抑制其泛素化和降解,从而促进CRC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进展。提示我们MYC-MNX1-AS1-YB1轴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lncRNA
肿瘤免疫治疗
中山大学:靶向DKK1或可增强PD-1单抗在结直肠癌中的疗效
Dickkopf 1(DKK1)与肿瘤进展相关。来自中山大学的丁培荣团队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现,肿瘤组织中的DKK1表达增加与复发及CD8+ T细胞的浸润减少相关,而血清DKK1表达增加与较差的PD-1单抗治疗效果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靶向DKK1或可恢复结直肠癌患者对PD-1单抗的应答。
肿瘤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错配修复缺陷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中DNA损伤反应通路
缺陷的DNA损伤反应(DDR)是癌症的一个标志,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与化疗敏感性有关。其是否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症尚不清楚。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9321例结直肠癌(CRC)病人进行转录组分析,表征出具有DDR相关基因突变的CRC病人亚型,这些患者通常具有MSI-H的肿瘤,而无论肿瘤的MSI状态如何,都表现出激活的免疫信号。这些发现或有助于对该亚型的CRC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DNA损伤反应通路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叶酸补充
服用叶酸增加人群结直肠癌风险?谬论!
为了降低出生新生儿出生缺陷患病率,我国对孕妇人群也鼓励补充叶酸。一些学者认为,补充叶酸会增加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本研究基于此使用长期队列人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叶酸的补充不仅不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反而是保护因素,只是结直肠癌发病率较低,该效应的“潜伏期”太长,难以被观察到。
叶酸补充
folate
folic acid fortification
latency
colorectal cancer
结直肠癌
肠隐窝细胞如何参与化疗耐药性
肠道隐窝中Lgr5high干细胞负责体内稳态更新,但其他细胞也可转变为干细胞样表型维持上皮的完整性,两者都可认为是结直肠癌(CRC)细胞的来源。肠道干细胞/祖细胞标志物MSI1在肠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常常在CRC患者中过表达。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的文章,揭示了MSI1在促进损伤后肠道再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MSI1在化疗耐药性的肠癌干细胞中的新功能。
结直肠癌
肠干细胞
化疗耐药性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mRNA甲基化修饰或影响结直肠癌治疗
肿瘤干细胞(CSCs)对标准治疗具有耐受力,可引起转移。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FTO可介导细胞质内mRNA的m6Am去甲基化,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CSC特性,调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首次证明m6Am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对结直肠癌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
结直肠癌
m6A甲基化
肿瘤干细胞性
糖摄入
青春期喝太多含糖饮料,可能增加成年后的大肠肿瘤风险
近年来,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有力地支持了早期饮食参与结直肠癌发展的观点。然而,缺乏数据表明这与早期高糖摄入之间的关系,近期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3.3万名女性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在青春期大量摄入较多的单糖或含糖饮料,与腺瘤(特别是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相关。
糖摄入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单糖
含糖饮料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如何塑造大肠癌治疗反应?
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PMN)是结直肠癌(CRC)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促进肿瘤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或加重CRC患者病情。在急性结肠损伤中,PMN可增加DNA双链断裂(DSB)负担,并通过micro-RNA依赖的同源重组(HR)修复的抑制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最新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发现,在急性结肠损伤中,中性粒细胞可塑造DSB修复反应,影响CRC进展并增加对DNA修复靶向治疗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中性粒细胞
Ku70
microRNA
结直肠癌
XPO1抑制剂+细胞周期检查点抑制剂,抑制TP53突变型大肠癌
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XPO1抑制剂可诱导TP53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的死亡,而使用XPO1抑制剂后再使用ATR抑制剂(或CDK4/6抑制剂),可起到协同的抗肿瘤作用,从而显著延长TP53突变结直肠癌小鼠的生存期。机制上,TP53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存在G1期检查点缺陷,无法停留在G1/S期以促进DNA修复,因而在XPO1抑制剂的诱导下发生严重的DNA损伤,需要依赖于ATM/ATR-CHK1/2轴激活G2/M期的DNA损伤检查点。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XPO1抑制剂
ATR抑制剂
结直肠癌
GPR15或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增加。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小鼠中,Treg的浸润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而GPR15在肿瘤相关Treg中高表达。GPR15+ Treg具有类似Th17细胞的表型,并可能介导了Treg向肿瘤组织的迁移,而GPR15缺失可抑制Treg的肿瘤浸润,从而增强CD8+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同时,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液及肿瘤组织中,也可观察到GPR15+ Treg的增加。该研究结果提示,GPR15或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结直肠癌
GPR15
调节性T细胞 (Treg)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结肠慢性炎症性病变与牛肉牛奶因子相关?
有研究表明食用欧亚大陆的牛肉/牛奶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尤其是结直肠癌(CRC)。此外,牛制品中的人畜共患感染性病原体被认为是引起结肠癌的原因。牛肉和牛奶因子(BMMF)是一种小的游离DNA分子,可从牛血清、奶制品以及CRC组织中分离出来。最近发表在PNAS的研究发现,BMMF主要集中在邻近CRC组织的间质固有层中CD68+巨噬细胞附近,可在复制细胞中诱导慢性炎症和DNA损伤,从而促进肿瘤进展。
结直肠癌
BMMF
研究论文
抗原
慢性炎症
结直肠癌风险
35万人数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大肠癌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35万名参与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健康生活方式(根据BMI、饮食、喝酒、吸烟等因素评估)与更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且这种关联在高遗传风险者中更为明显。
结直肠癌风险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
生物节律失调
苏州大学:生物节律如何影响肠道疾病?
苏州大学医学部Jian-Ming Li、Tong Shen等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文章,阐述肠道上皮间PDL1+调节性B细胞在IBD、CRC及生物节律失调小鼠模型中的重要功能与相关调节通路,包括Bmal1-IL-33- PDL1+ Breg- CD4+T细胞间的互作。
生物节律失调
PDL-1+调节性B细胞
小鼠结肠炎模型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结直肠癌
仁济医院:阿司匹林+SSRI或可用于预防大肠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张志刚团队与国外团队合作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对来自瑞典的近2.5万名结直肠癌患者及近7.5万名对照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单独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同时使用阿司匹林+SSRI,均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而联合使用两者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更强。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阿司匹林
结直肠癌
四川大学:大肠癌多器官转移的基因组进化研究
从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到肝脏和肝外器官转移的系统进化相关研究很少,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需要根据CRC全身转移的不同模型修改治疗策略。Gut近期发表的来自四川大学Zong-Guang Zhou和Heng Xu团队的研究,对6例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匹配原发肿瘤、邻近非癌黏膜、肝转移和肺转移的多个区域(n=74)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利用系统发育重建和进化分析研究了结直肠癌转移模式和克隆起源,对患者的复发驱动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并在独立队列中进行了验证。本研究结果为转移进化提供了基因组学证据,提示结直肠癌术后多器官或晚期转移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转移活检/测序。
结直肠癌
基因组进化
转移模型
结直肠癌
近端和远端结直肠癌基因组成存在差异
遗传因素对近端和远端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Gut发表的文章,为了确定新的解剖亚位点遗传特异性风险位点,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荟萃分析,其中包括48214例结直肠病例和64159例健康对照。结果表明,近端和远端结直肠癌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提示研究致癌的危险因素和机制,以及精确的预防策略应考虑肿瘤的解剖学亚部位,本研究结果或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筛查建议和药物新靶点的发现提供借鉴。
结直肠癌
基因组成
近端和远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视神经蛋白的缺失如何导致大肠癌免疫逃逸?
IFN-γ和MHC-I信号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对免疫治疗抵抗。而结直肠癌患者很少出现IFN和MHC信号基因突变,但也常常对免疫治疗有抵抗力。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结直肠癌(CRC)中,视神经蛋白通过与AP3D1互作,抑制棕榈酸化的IFNGR1被分选进入溶酶体降解的过程,维持IFN-γ和MHC-I通路完整性。而结直肠癌早期就出现视神经蛋白的缺失,视神经素缺失导致结直肠癌免疫逃避和内在免疫治疗抵抗。
结直肠癌
视神经蛋白
免疫逃逸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结直肠癌的两种分子亚型
约15%的结直肠癌为微卫星不稳定(MSI)型,这部分患者有着更好的生存率,且对免疫治疗更加敏感。微卫星稳定(MSS)的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可进一步分为不同亚组尚未明确。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根据是否携带Chr20q扩增,可将MSS结直肠癌可分为两种不同分子亚型,这两种分子亚型对应着不同的预后、染色体稳定性、肿瘤微环境及驱动基因突变。该研究结果提示,对MSS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进一步分组,可更好地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卫星稳定
Chr20q扩增
结直肠癌
果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强PD-1单抗疗效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的Li-Shun Wang及团队近期在Theranostic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果胶可促进荷瘤小鼠抗PD-1单抗的疗效,这与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浸润和活化的增加有关,或由丁酸盐介导。近期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也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丁酸盐可通过诱导ID2的表达,促进IL-12信号通路,从而直接增强小鼠CD8+ T细胞的抗肿瘤细胞毒性效应,以促进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抗癌疗效。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果胶
抗PD -1单抗
结直肠癌
房静远等:风险SNP诱导的lncRNA通过激活糖酵解促进大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在结直肠癌(CRC)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陈豪燕、洪洁和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张俊芳及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一个风险SNP介导的致癌基因lncRNA-SLCC1可通过激活糖酵解途径促进CRC发展。
结直肠癌
肿瘤遗传学
肿瘤代谢
表观遗传学
研究论文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结直肠癌的机制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来自Oncoge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NSAID可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并激活促凋亡蛋白——Bcl-2蛋白家族的BID,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凋亡,从而增加淋巴细胞的肿瘤浸润,抑制小鼠的结直肠癌发展。
非甾体类抗炎药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细胞死亡
结直肠癌
饮食
JAMA子刊:饮食如何影响结直肠癌风险(综述)
近期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对45篇荟萃分析的伞状综述,涉及109项饮食与结直肠癌(CRC)的关联。相关性等级为:5项证据令人信服,2项提示高度相关,10项提示相关,其余相关证据弱或无。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增加膳食纤维、钙和酸奶的摄入量,并减少酒精和红肉的摄入量,与CRC风险降低相关。未来还需要对一些有证据支持的特定食物进行更多的研究,包括其它乳制品、全谷物、加工肉类以及特定的饮食模式。
饮食
荟萃分析
伞状综述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大肠癌粪便菌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似吗?
Genom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使用愈创木脂粪潜血试验(gFOBT)在常温下储存和运输粪便菌群具有稳定性,或是用于扩增子技术的微生物组生物标记物粪便样本采集的合适方法,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克服样本采集和运输的困难。此外,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CRC相关粪便微生物组上具有相似性。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队列研究
愈创木脂粪潜血试验(gFOBT)
饮酒
青少年时期饮酒可能增加以后的结直肠癌风险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20万名美国青少年进行超过20年的随访后发现,成年早期的高酒精摄入量与更高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这种关联在不吸烟或极少吸烟者中更为明显。
饮酒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陈豪燕+洪洁+房静远:肿瘤微环境的基因表达特征,影响大肠癌预后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陈豪燕、洪洁、房静远与研究团队在npj Precision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分析来自18个数据库的2269份结直肠癌患者的RNA测序数据及来自4个数据库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鉴定出了6种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基因表达特征亚型,可能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及对不同治疗(化疗、EGFR抑制剂)的应答。
结直肠癌
化疗耐药
肿瘤微环境
预后标志物
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