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多发性硬化
文章数:71篇
菌群-免疫-脑轴
Science子刊:IL-17通过肠道菌群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产生IL-17A及IL-17F的Th17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L-17缺失小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易感性降低,这一表型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相关,而恢复菌群可恢复其对EAE的易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缺失IL-17的Th细胞并未失去致病性,而在肠道上皮中恢复IL-17A的表达即可恢复IL-17缺失小鼠对EAE的易感性。该研究结果提示,IL-17并非直接介导了EAE,而是通过影响肠道稳态而间接介导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菌群-免疫-脑轴
菌群-免疫互作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脑轴
Nature:肠道菌群“训练”的免疫细胞,帮助大脑抗炎症
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中大量存在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对大脑健康有重要作用。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鉴定出一类LAMP1+ TRAIL+ 星形胶质细胞,能通过TRAIL介导的促炎T细胞凋亡来限制大脑炎症。进一步研究表明,由肠道菌群“训练”并迁移至脑膜的产IFNγ的NK细胞,能有效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RAIL,发挥抗炎作用。此前有研究发现,源于肠道的IgA+ B细胞能迁移至大脑,通过产生抗炎细胞因子IL10来抑制大脑炎症(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6273730);这篇在Nature发表的最新研究再次表明,免疫细胞的迁移是肠-脑轴中的一大要素。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影响大脑炎症的一种新机制,并为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以治疗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疾病,提供了新靶点。
肠-脑轴
星形胶质细胞
NK细胞
肠道菌群
多发性硬化
石榴皮提取物
陕西师范大学:石榴皮提取物调节肠道菌群,或能缓解多发性硬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多发性硬化(MS)及对应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风险因素之一。陕西师范大学的张媛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口服石榴皮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显著缓解EAE小鼠的疾病严重程度。
石榴皮提取物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多发性硬化
齐墩果酸或能改善多发性硬化相关的肠道症状
肠道病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包括多发性硬化(MS)。齐墩果酸(OA)具有抗炎特征,可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MS的一种动物模型)的严重程度。然而,OA是否能够改善EAE的肠道症状,还缺乏研究证据。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OA能改善EAE小鼠的肠道功能障碍,OA使肠黏膜功能障碍标志物水平正常化,并对EAE期间的促炎和抗炎免疫偏倚进行矫正,OA或是治疗EAE的潜在候选方案。
多发性硬化
齐墩果酸
肠道功能
神经免疫
Science子刊:靶向肠菌的B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时入脑,或起保护作用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和B细胞可能影响MS的发生发展。Scienc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研究,通过分析MS患者的样本表明,在MS发病期间,源于肠道的IgA+ B细胞会跨越血脑屏障,迁移至大脑病灶处释放IgA抗体,这些抗体主要与包括MS相关细菌在内的多样化细菌发生反应,而不会攻击自身脑组织,可能起到减轻神经炎症的保护性作用。这些发现为MS等神经炎症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干预策略。
神经免疫
肠-脑轴
IgA
B细胞
肠道菌群
多发性硬化
Cell:HLA-DR15呈递自身和微生物抗原,促进多发性硬化
HLA-DR15单倍型是多发性硬化(MS)的最强遗传风险因素,但HLA-DR15如何促进MS尚未明确。来自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HLA-DR15可通过在B细胞表面呈递自身抗原,以激活并维持自身反应性CD4+ T细胞,从而促进MS的发生发展。另外,HLA-DR15可呈递来自EBV或Akk菌的抗原多肽,并被MS患者的自身反应性CD4+ T细胞所识别,而EBV感染是MS的重要环境风险因素之一。
多发性硬化
autoimmune disease
multiple sclerosis
HLA-DR15 molecules
B cells
多发性硬化
宿主遗传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决定对多发性硬化的易感性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风险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肠道菌群也被证明与MS有密切关系。PNAS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宿主基因型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复杂互作,决定了宿主对MS的易感性。该研究发现,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中,肠道菌群与宿主的遗传背景之间存在“适配”关系,当菌群与宿主遗传“不匹配”时,抗病个体的菌群或其中的特定肠菌(比如本研究中的罗伊氏乳杆菌),可能反而会增加易病个体的疾病风险。因此,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时,应考虑个体的遗传因素,设计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gut microbiome
Genetics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特定混合益生菌或能改善多发性硬化
Gut Microbes发表的一项研究,在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中,分析了一种多菌株益生菌Vivomixx(包含副干酪乳杆菌DSM 24734、植物乳杆菌DSM 24730、嗜酸乳杆菌DSM 24735、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DSM 24734、长双歧杆菌DSM 24736、婴儿双歧杆菌DSM 24737、短双歧杆菌DSM 24732、嗜热链球菌DSM 24731)对肠道菌群以及中枢和外周免疫反应的影响。
多发性硬化
益生菌
Theiler’s virus model
probiotics
Gut microbiota
自身免疫性疾病
Nature:两株小肠细菌组队,恶化神经炎症
在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病中,一些肠道微生物可诱导疾病的发生、影响疾病严重程度。Nature最新发表了来自日本理研综合医学科学中心Hiroshi Ohno团队的研究,发现两株小肠细菌的组合会加剧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症状。这些发现提示,在研究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时,需要考虑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且小肠菌群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调控可能在相关疾病中起关键作用,这对未来的菌群研究取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小肠菌群
交叉反应
协同作用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随病情进展的肠道菌群功能变化
多发性硬化(MS)的起始阶段通常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晚期发展为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健康对照、RRMS患者与SPMS患者的粪便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差异,发现RRMS患者的菌群丙酸盐及丁酸盐生物合成通路显著减少,而SPMS患者的菌群DNA错配修复及氧化显著增加。
多发性硬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肠道菌群功能
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多发性硬化(综述)
Trends in Neurosciences近期发表综述,介绍了自身免疫疾病——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多种免疫细胞的作用,并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如何调控相关免疫细胞,从而控制这种疾病中的中枢系统炎症。
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
肠-脑轴
T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多发性硬化
对多发性硬化的饮食干预缺乏证据
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篇伞状综述,选取了多篇文献综述以总结饮食干预对多发性硬化(MS)成年患者的疾病进展及症状的影响。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了维生素D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MS的影响,而对其它饮食干预方式的研究较少。在综述文章中,维生素D被发现对MS的进展无显著影响,PUFA的相关研究结果则并不一致。而在观察性研究中,维生素D可能在MS中起到保护性作用。总体而言,目前对于MS的饮食干预,尚缺乏有力的一致性证据。
多发性硬化
MS
Diet
Nutrition
Disability
熊果酸
熊果酸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潜在双重作用
现有的多发性硬化治疗方法多为免疫调节机制,对神经再生及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的作用较小。存在于植物中的熊果酸是一种具有抗炎症作用的天然化合物。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熊果酸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中既可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也可直接促进髓鞘再生以发挥神经修复作用。
熊果酸
multiple sclerosis
ursolic acid
Immunomodulation
neural repair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不同临床表型与肠道菌群变化相关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异质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一些研究报道了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但不同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Annals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不同临床表型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之间的肠道菌群丰富度、组成及肠型存在差异,提示在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菌群时,应考虑临床表型对菌群的影响。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Cell:补充菌群产物丙酸,可缓解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动物研究显示,丙酸等SCFA可增加肠道相关的调节性T细胞(Treg)、减少炎症,或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约300名多发性硬化(MS,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SCFA含量和肠道菌群组成,并在一项干预研究中初步证实,口服补充丙酸可逆转MS患者的Treg与促炎的辅助性T细胞的失衡,从而改善病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健康人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丙酸也可增加Treg数量,说明丙酸对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普遍性。这些发现提示,丙酸或能作为免疫调节剂用于MS等自身免疫病的辅助治疗。
多发性硬化
丙酸
autoimmune diseases
multiple sclerosis
Propionic acid
慢性脑炎
Cell子刊:细菌肽聚糖诱导慢性脑炎(综述)
肽聚糖(PGN)是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其信号片段通过常驻组织细胞和循环白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PPR)产生促炎作用。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的综述总结了PGN在脑炎中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多发性硬化(MS)和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中。作为肠-脑轴的中心元素,PGN可用于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监测和治疗,以及开发涉及免疫疗法、饮食干预和生物制剂的新型干预手段。
慢性脑炎
Neurodegeneration
infection
Microbiome
microglia
饮食干预
Cell子刊:限制甲硫氨酸摄入或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饮食中的甲硫氨酸调控T细胞应答的机制:活化T细胞可快速摄取甲硫氨酸,将其作为甲基供体——S-腺苷-L-甲硫氨酸(SAM)的合成底物。在Th17细胞中,限制甲硫氨酸可减少细胞内的SAM,以抑制关键基因的启动子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扩增。在自身免疫疾病小鼠模型中,限制甲硫氨酸的摄入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结果提示,调节饮食中的甲硫氨酸摄入或可作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策略。
饮食干预
T cells
Metabolism
methionine
SAM
多发性硬化
肠道T细胞如何影响多发性硬化小鼠的自身免疫症状
TGF-β与其抑制剂Smad7共同调控naive CD4+ T细胞的分化。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多发性硬化模型——视神经脑脊髓炎(OSE)小鼠中,Smad7表达量决定了肠道CD4+ T细胞的分化方向,并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另外,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活检样本中的TGF-β/Smad7信号失调,提示肠道T细胞中的TGF-β/Smad7信号或可作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靶点。
多发性硬化
TGF-beta
T helper cell
multiple sclerosis
Gut–Brain Axis
多发性硬化
Cell子刊: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便便中,竟藏着有治疗作用的保护性分子和细菌
移植健康人的粪便菌群是多种疾病的潜在疗法,不过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却意外的发现,在多发性硬化(MS)的模型小鼠中,移植发病期小鼠的粪菌可减轻受体小鼠的疾病。进一步分析表明,MS模型小鼠和患者粪便中富含的一种miRNA,可通过促进Akk菌增殖来诱导Treg,从而缓解症状。这些发现说明,在一些有一定自愈性的疾病中,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中可能蕴含着促进疾病恢复的保护性分子和微生物,比如这项研究中发现的miR-30d和在患者中增多的Akk菌。这些发现不仅为相关疾病的疗法研发提供了新视角,也再次提示要谨慎解读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数据,同时也是miRNA调节肠道菌群的又一力证。
多发性硬化
microRNA
Microbiome
host-microbe interaction
multiple sclerosis
菌群-免疫互作
Nature子刊:饮食干预抑制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多发性硬化症小鼠模型(EAE模型)中发现,限制饮食中的色氨酸摄入,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代谢功能,以减少致脑炎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肠-脑轴
色氨酸
自身免疫性T细胞
多发性硬化
Cell子刊:靶向Th17细胞归巢或是治疗多发性硬化新思路
有研究报道了多发性硬化与IBD的关联,但肠道免疫应答与神经炎症之间的关联机制尚不明确。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EAE小鼠模型中,髓鞘特异性Th17细胞的肠道浸润先于神经炎症的发生,并改变了肠道菌群组成,靶向Th17细胞的肠道归巢可缓解EAE。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动物实验
Th17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
衰老
Cell子刊:禁食和二甲双胍,重焕衰老干细胞活力,促髓鞘再生
随着衰老,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无法生成新的少突胶质细胞,与多发性硬化(MS)中不可逆的神经退变相关,因此,再生疗法在治疗慢性脱髓鞘疾病方面有很大的潜力。Cell Stem 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衰老过程中OPC的促分化能力逐渐降低,与细胞内在的衰老特征有关,而禁食和二甲双胍治疗可使衰老的OPC重焕活力,促进髓鞘再生,或能用于治疗MS等慢性脱髓鞘疾病。
衰老
CNS regeneration
adult stem cell
aging
dietary restriction
肠-脑轴
丁酸盐抑制脱髓鞘并增强髓鞘再生
肠道菌群与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盐可在体内及体外抑制脱髓鞘,并促进髓鞘再生。
肠-脑轴
short-chain fatty acids
Demyelination
Remyelination
oligodendrocyte
菌群-免疫互作
大麻素组合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小鼠EAE
δ-9-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的组合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肌痉挛。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中,δ-9-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可通过改变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降低炎症并缓解EAE症状。
菌群-免疫互作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CBD
EAE
gut microbiome
多发性硬化
靶向肠道菌群可调节小鼠的多发性硬化症状
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多发性硬化模型中,抗生素处理可改善小鼠的运动功能及轴突损伤,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身免疫应答。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肠-脑轴
菌群-免疫互作
动物实验
多发性硬化
衰老或菌群失调减少CCR9+ CD4+记忆性T细胞,或促进多发性硬化发展
来自Brain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继发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SPMS)患者中,外周血中的CCR9+ CD4+记忆性T细胞比例降低,而菌群失调或衰老均可降低该T细胞亚群的比例。动物模型中,疾病的缓解则与该T细胞亚群的增加相关。这一发现提示,CCR9+ CD4+记忆性T细胞的减少或促进了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多发性硬化
CD4+ memory T cells
gut-homing chemokine receptor CCR9
microbiota
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肠-脑轴
Cell:源于肠道的免疫细胞,为大脑“灭火”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与肠脑轴机制有关。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内经共生菌群“培训”而能生成IgA的B细胞,可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期间离开肠道进入大脑。如果将大脑炎症比喻为着火,那么这些B细胞就相当于是灭火的消防员;当其数量充足时,可使小鼠对EAE产生抵抗。这些发现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肠道与大脑在免疫方面的密切关联,阐明了肠道菌群相关的IgA+ B细胞在MS中的保护性作用,也为靶向肠道治疗MS提供了思路和证据。
肠-脑轴
multiple sclerosis
M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
多发性硬化
食物过敏与多发性硬化的疾病活动度增加相关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食物过敏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增加显著相关。
多发性硬化
MRI
Disease activity
food allergy
multiple sclerosis
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
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是否有共同的菌群特征?
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为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IMID),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研究,用16S法分析了不同IMID以及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鉴定出不同IMID之间的共同和独特的菌群特征,或能作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也提示这些疾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因。
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
16S rRNA gene amplicon sequencing
bacteria
Gut microbiota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
益生菌
可改善多发性硬化临床症状的混合益生菌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上发表的一项来自伊朗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包含特定婴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混合益生菌,可调节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提升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改善临床症状。
益生菌
多发性硬化
益生菌
多发性硬化
Davide Bulgar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