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致病菌感染
文章数:12篇
菌群-免疫互作
巨噬细胞的PTPN2通过三种机制抑制致病菌生长及侵袭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中的PTPN2通过三种不同机制抑制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的生长与侵袭:抑制CEACAM表达以限制巨噬细胞的细菌摄取、维持自噬及溶酶体酸化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清除。
菌群-免疫互作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PTPN2
溶酶体
研究论文
肥胖
厦门大学:食源性肥胖如何影响皮肤的抗菌防御
感染是肥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但肥胖导致抗菌防御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厦门大学的张凌娟团队与国外研究团队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食源性肥胖(DIO)小鼠中发现,DIO可促进成熟脂肪细胞的扩增,后者在失去产生抗菌肽能力的同时,可分泌TGF-β以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及抗菌肽的产生,从而损伤小鼠皮肤对致病菌感染的抗性。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致病菌感染
肠道免疫
肠道ILC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并产生IFN-γ,以应对致病菌感染
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致病菌感染期间,小鼠肠道中的天然淋巴细胞(ILC)可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中,并在组成及转录谱上发生改变,增加IFN-γ的表达及IFN-γ/GM-CSF的共表达,从而对抗致病菌感染。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ILC
IFN-γ
致病菌感染
Science子刊:致病菌抵抗宿主胞内免疫防御的机制
Caspase依赖性胞质LPS感知是宿主防御细菌的关键,致病菌如何对抗这一防御机制尚未明确。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在感染宿主细胞期间,可通过表达志贺毒素抑制gasdermin D的活化,从而抑制caspase-11介导的胞质LPS感知通路及非典型炎性小体应答。
致病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志贺毒素
细菌-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口腔菌群可增强肺部Th17免疫应答,抑制病菌感染
来自横断面研究的结果表明,口腔厌氧细菌在肺部的富集与Th17炎症表型的增加相关。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吸入口腔菌群可通过MyD88依赖性方式增强小鼠肺部的Th17炎症应答,并保护小鼠肺部免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
菌群-免疫互作
肺炎链球菌
致病菌感染
口腔菌群
myd88
肠道屏障
云南大学:YAP感知肠道屏障损伤以对抗致病菌感染
病原体可破坏肠道上皮屏障,而上皮免疫系统如何感知肠道屏障的受损并激活防御通路尚未明确。来自云南大学的张克勤团队及邹成钢团队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线虫及小鼠中揭示了YAP-1/YAP在感知肠道屏障受损并调控针对致病菌的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肠道屏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秀丽隐杆线虫
致病菌感染
口腔菌群或能用于监测白血病患者的特定感染风险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常发生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但影响因素尚未明确。《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口腔菌群(而非粪便菌群)中的寡养单胞菌阳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累积暴露与AML患者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显著相关,提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AML患者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风险,而监测口腔菌群变化是鉴定感染高危患者的潜在策略。
致病菌感染
急性髓系白血病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致病菌感染
口腔菌群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STAT5信号促进ILC3产生IL-22以对抗致病菌感染
STAT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IBD患者通常表现出STAT信号失调,STAT3与STAT5的基因变异与IBD风险增加相关。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数柠檬酸感染介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发现IL-2与IL23可激活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中的STAT5信号,从而促进ILC3产生IL-22,以起到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及抑制致病菌感染的作用。
肠道免疫
IL-23
IL-2
IL-22
ILC3
致病菌感染
Science子刊: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致病菌定殖的机制
肠道沙门氏菌的PhoP/PhoQ双组份信号系统对关键毒力因子的表达起到重要调控作用。Science Signaling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饮食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可结合PhoQ,抑制PhoQ的自磷酸化活性,以降低PhoP激活的下游基因表达,从而促进沙门氏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殖及向全身的散播。
致病菌感染
致病菌感染
不饱和脂肪酸受体
PhoQ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组成影响小鼠对致病菌的易感性
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品系的实验室小鼠对致病菌——鼠柠檬酸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发现短链脂肪酸(主要是丁酸盐)丰度与易感性相关,丁酸盐在体外可直接抑制鼠柠檬酸杆菌的生长,而补充丁酸盐可在体内抑制鼠柠檬酸杆菌的感染。该研究提示,在使用小鼠模型研究致病菌感染时,应注意菌群的标准化。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
致病菌感染
鼠柠檬酸杆菌
动物实验
致病菌感染
腹泻性大肠杆菌与与旅行后的骨骼肌症状相关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在200多名受试者中发现,旅行后部分受试者出现反应性关节炎等骨骼肌症状,并与腹泻性大肠杆菌感染相关,但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未能阻止骨骼肌症状的发展。
致病菌感染
反应性关节炎
腹泻性大肠杆菌
骨骼肌症状
前瞻性研究
致病菌感染
Cell子刊:李斯特菌如何调控自身的肠道感染
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致病菌调控自身肠道感染的机制:Prevotella copri的存在可促进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感染,而李斯特菌可产生一种细菌素——Lmo2776,以减少肠道共生细菌——Prevotella copri的丰度,以抑制自身的感染,避免造成过度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自身的长期感染及持留。
致病菌感染
bacterioci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o2776
M-SH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