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研究论文
文章数:3050篇
海藻酸钠
国内团队:饲喂高分子量海藻酸钠或可降低小鼠高血糖
海藻酸钠是一种高粘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目前,不同分子量的海藻酸钠对高血糖的差异调节机制尚不清楚。近日,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熊珂及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最新研究,添加两种海藻酸钠(高低分子量H-SA、L-SA)饲喂高脂饮食(HFD)小鼠12周,发现与L-SA组相比,H-SA在降低HFD喂养小鼠的空腹血糖、HOMA-IR、TC、LDL-C和体脂方面优势更明显,进一步探究发现其差异与H-SA和L-SA对肠道菌群组成和血清代谢物的差异调节有关。总之,该研究为未来探究不同分子量的海藻酸钠降低餐后葡萄糖提供了新见解。
海藻酸钠
高血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膳食多糖
枸杞多糖
国内团队:枸杞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发挥降糖作用
宁夏农林科学院的曹有龙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的曾晓雄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发现,枸杞多糖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改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β-细胞功能。
枸杞多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糖尿病
啮齿动物(小鼠)
孕期吸烟
JAMA子刊:孕期吸烟或影响后代神经系统发育
既往的研究更多关注男性戒烟话题,但实际上,女性吸烟的人数不在少数。有些意外怀孕以后,在孕早期才开始戒烟。本研究发现,在孕期持续吸烟者,儿童未来脑发育状况更差。而在孕早期就戒烟的,后代儿童脑发育不良的风险与非吸烟女性无差异。因此,尽早戒烟是非常有必要的。
孕期吸烟
研究论文
戒烟
大脑成像
儿童
5-羟色胺
5-羟色胺无法缓解IBD患者的疲劳
IBD患者常表现出疲劳的症状。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结果,在166名缓解期IBD患者中进行为期8周的口服5-羟色胺或安慰剂干预后发现,5-羟色胺并无法显著改善疲劳、抑郁、焦虑及压力等症状。
5-羟色胺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IBD
氧化三甲胺(TMAO)
氧化三甲胺水平不能预测冠心病或非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
心血管疾病一般有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是导致全球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在人类新陈代谢、免疫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与心血管疾病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近日,挪威斯塔万格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评估了西挪威冠状动脉造影队列(WECAC;4132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和Hordaland健康研究(HUSK;6393名社区居民)数据,探究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和全因、心血管 (CV)和非CV死亡率的长期风险,WECAC研究患者平均随访9.8年,HUSK研究受试者平均随访10.5年。发现循环氧化三甲胺不能预测冠心病患者或社区成人的长期全因、CV或非CV死亡,很有意思的一项大队列阴性结果,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氧化三甲胺(TMAO)
冠心病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患者生存率
乳糜泻
IMGX003可缓解乳糜泻患者摄入谷蛋白后的症状
摄入谷蛋白可导致乳糜泻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小肠粘膜损伤。IMGX003中包含两种可降解谷蛋白的酶。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每日摄入2g谷蛋白的乳糜泻患者中,每日口服1200mg的IMGX003的安全性良好,可非显著地改善肠道粘膜损伤,显著缓解腹痛、腹胀及疲劳等症状,并显著减少上皮内淋巴细胞。
乳糜泻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2期临床试验
IMGX003
肠道菌群代谢物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新冠感染或有保护作用?
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和代谢密切相关,新冠病毒能感染胃肠道,但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仍需深入探究。近日,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以小鼠为模型,探究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对新冠感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发现SCFAs或肠道中纤维发酵菌通过SCFAs受体增强对新冠感染的适应性免疫,促进Treg细胞发育和颗粒酶B产量,抑制病毒进入和血液进入高凝状态。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干预新冠病毒提供了新思路。
肠道菌群代谢物
新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转移性结直肠癌
Nature Medicine:液体活检指导大肠癌患者用药潜力初现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但耐药突变的出现限制了其疗效。研究表明,在EGFR被阻断时,RAS、BRAF和EGFR胞外域突变等位基因可在循环肿瘤DNA(ctDNA)中检测到,并且在停药之后有所下降。最新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报道了一项非盲、单臂2期临床试验CHRONOS结果。RAS野生型患者在EGFR阻断剂帕尼单抗给药之后,接受基于ctDNA的介入筛查,鉴定RAS/BRAF/EGFR突变水平,用于指导无化疗的帕尼单抗给药。与标准的三线治疗相比较,该临床结果表明介入液体活检可以有效、安全、及时地用于指导mCRC患者使用帕尼单抗进行再次治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ctDNA
RAS突变
乳糜泻
Nature子刊:脯氨酰内肽酶neprosin或可用于治疗乳糜泻
谷蛋白降解后可产生毒性多肽,包括一种小麦α-醇溶蛋白产生的、由33个氨基酸组成且富含脯氨酸的多肽(33-mer)可驱动乳糜泻的发生。Neprosin是一种来自猪笼草的脯氨酰内肽酶。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neprosin的蛋白结构及作用机制,并报道了neprosin可在小鼠体内高效降解醇溶蛋白及33-mer。
乳糜泻
neprosin
脯氨酰内肽酶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早期断奶仔猪
陶诗煜+魏泓: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病毒群有何特征?
仔猪断奶早期由于本身免疫力和消化机能较弱、或饲养管理不适就容易发生腹泻现象,腹泻会增加仔猪死亡率、降低仔猪生长性能、严重危害畜牧业。目前,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研究几乎只集中在细菌上,而对肠道病毒群的研究极其缺乏。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陶诗煜、魏泓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采用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测序结合生信技术,揭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DNA和RNA病毒群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组成,发现早期断奶健康和腹泻仔猪肠道病毒整体结构相似,但腹泻仔猪肠道中存在更多病毒种类和生态多样性。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制定有效策略干预仔猪早期腹泻提供了新指导。
早期断奶仔猪
肠道病毒群
early weaning
gut virome
metagenome
生育力
东南大学团队:孕前女性阴道菌群结构或影响女性生育力
东南大学王蓓教授团队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备孕女性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两阶段的研究发现,孕前女性阴道菌群结构或可影响女性生育力,其中卷曲乳酸杆菌、加氏乳酸杆菌或与生育力呈正相关;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主导的菌型或与生育力呈负相关。本研究为未来进一步探索通过女性阴道菌群管理提高女性生育力的话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育力
研究论文
备孕女性
待孕时间
阴道菌群
进食行为
浙大Nature子刊:明知会胖还想吃,或许与大脑“发炎”有关?
强迫性进食行为的典型特征是明知存在风险,仍要选择获取食物,现实中,我们明知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会变胖,但仍很难控制想吃的冲动,这背后原因究竟为何?近日,浙大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周煜东、沈逸及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训练小鼠发生条件反射,即在斯金纳箱中,按下杠杆可获得蔗糖奖励,同时加入恐惧的经典条件反射(灯光刺激和足底电击惩罚),发现与正常组不同,HFD组小鼠会为获得糖水奖励而持续压杆。其机制是HFD会使小鼠前部丘脑室旁核(aPVT)小胶质细胞增生,引起aPVT兴奋性神经元功能异常,进而出现强迫样进食行为,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肥胖。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制定可行策略干预肥胖提供了新思路。
进食行为
大脑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脑科学
5-氨基水杨酸
国内团队:5-氨基水杨酸或可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结肠炎是一种因病菌感染或者是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反应出现异常所导致的消化道疾病,常伴随着腹泻、腹痛、便血或者食欲不振等症状。5-氨基水杨酸(5-ASA)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结肠炎,但肠道菌群是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尚未被完全探究。近日,湖北中医药大学刘洪涛、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林爱珍及团队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5-ASA改善小鼠结肠炎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发挥有益效果的,总之,该研究为未来进一步阐明5-ASA有益作用奠定了基础。
5-氨基水杨酸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动物源性食物
摄入红肉增加心脏病风险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
先前多项研究发现,食用红肉与心脏病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肠道菌群会产生三甲胺N-氧化物促进消化大量红肉。而三甲胺N-氧化物相关代谢物是否有助于解释红肉摄入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究。近日,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纳入美国社区3931名成人受试者(65岁以上),评估动物源性食物(ASF)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风险间关联及肠道菌群在ASCVD风险的中介作用,发现食用ASF后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可能有助于解释红肉与较高ASCVD风险间关联。总之,这项观察性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食物成分与心血管疾病间的关联,未来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这些发现。
动物源性食物
心脏病风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心血管疾病
IBD
东北农业大学:宿主-菌群互作如何影响IBD猪模型的疾病抗性
东北农业大学的孟庆伟团队与石宝明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构建了两种IBD猪模型,发现相比于约克夏猪,民猪对急性结肠炎有明显抗性。机制上,民猪肠道中的有益菌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菌群代谢产物富集,且Th2型免疫应答更强,而约克夏猪肠道中的有害菌富集,且Th1及Th17型免疫应答更强。
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哺乳动物(猪羊牛等)
猪
硫酸胆固醇
复旦大学:硫酸胆固醇促进肠道胆固醇合成以缓解小鼠结肠炎
硫酸胆固醇(CS)由羟基类固醇磺基转移酶2B1(SUL2B1)产生,在肠道中的丰度较高。复旦大学的李晓波团队与孙宁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炎症部位的CS及SUL2B1表达上调,肠道上皮细胞特异性缺失SUL2B1可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而补充CS可促进结肠上皮细胞的胆固醇生物合成,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
硫酸胆固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胆固醇合成
健康植物性饮食
健康植物性饮食与老年非裔美国人的认知衰退减缓相关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3300多名受试者中发现,在非裔美国人(而非白人)中,健康植物性饮食与认知衰退减缓相关。
健康植物性饮食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植物性饮食
认知衰退
生物膜发电
Nature子刊:基于细菌薄膜获取电能,或可为穿戴设备持续供电?
随着化石燃料日渐消耗,寻找可持续、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迫在眉睫,利用水自然蒸发发电是一种有希望的能量来源,同时使用生物材料可以降低成本、有效减少相关生产废物。近日,马萨诸塞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最新研究,用微生物的生物膜实现了从蒸发的水中长期连续发电,是一种低成本、易加工且功率密度和稳定性较好的水蒸发发电方案,且该技术可利用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为能量源,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驱动。总之,该研究为未来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持续供电提供了新选择,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生物膜发电
可穿戴设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新冠疫苗
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IBD患者在接种疫苗后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接受vedolizumab治疗的IBD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IBD患者在接种第三剂mRNA新冠疫苗后,新冠病毒抗体的浓度更低、半衰期更短,且新冠病毒突破性感染及再感染的风险更高。
新冠疫苗
研究论文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Omicron株
英夫利昔单抗
结肠炎
国内团队: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壳寡糖或可改善小鼠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炎的一种类型,其疾病发生是由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近研究发现,益生菌和益生元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UC炎症。近日,成都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彭楠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利用DSS诱导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发现凝结芽孢杆菌FCYS01孢子与壳寡糖联用可显著缓解DSS诱导的UC,且治疗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使用。总之,该研究为未来联合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结肠炎提供了新思路。
结肠炎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胃癌
北京协和医学院:根除幽门螺杆菌和内窥镜筛查或可降低胃癌发病率
胃癌(GC)是目前世界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近一半的GC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中国,这与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有关。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姜晶梅及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综合了人口数据库、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结果相关数据构建模型,预测2021-2035年的GC发病率和死亡率及资源需求和质量调整生命年。2021-2035年期间,将发生1000万例新发GC病例和560万例GC死亡,通过各种预防策略(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和内窥镜检查等)可分别避免7.6%–35.5%病例和6.9%–44.5%死亡病例的发生。相对于现状,根除Hp是一种节省成本的策略,且一般年度筛查在其他筛查策略中占主导地位。总之,该研究结果为未来预防和治疗GC相关策略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胃癌
预防策略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决策分析
生酮作用
Nature:生酮饮食或有助于治疗新冠?
生酮作用是宿主对急性感染的适应方式,可生成β-羟基丁酸(BHB)等酮体。Natu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新冠病毒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BHB产生及CD4+ T细胞功能受损。机制上,新冠肺炎患者的T细胞耗竭且更偏向于糖酵解,而BHB可通过代谢重编程促进T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并增强其功能。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鼠中,生酮饮食或补充BHB可通过恢复CD4+ T细胞的代谢及功能,以降低小鼠死亡率。
生酮作用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新冠肺炎
啮齿动物(小鼠)
淀粉乳杆菌
南农朱伟云:揭示淀粉乳杆菌在肠道中的占优机制
乳杆菌在一些哺乳动物的小肠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 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研究猪肠道中的优势菌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发现其对多肽的营养偏好改变了氨基酸和肽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了其对肽和氨基酸的利用能力,同时也发现淀粉乳杆菌对不同底物的差异代谢模式。该研究揭示了氨基酸利用是介导猪小肠中淀粉乳杆菌成为优势菌的关键机制,也为借助营养塑造菌群提供了新思路。
淀粉乳杆菌
氨基酸利用
研究论文
三氯生
环境污染物或通过母乳影响儿童健康
新生儿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母乳中经常检出的三氯生物质可通过母乳到达婴儿体内,并引起肝脏的病变。本研究为环境污染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范式。同时,对母乳中相关污染物的安全限值,可能需要更新新的认识。
三氯生
研究论文
小鼠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超加工食品
天津医科大学:超加工食品或增加痴呆风险
天津医科大学的王耀刚团队在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7万多名中老年受试者进行10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超加工食品的摄入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使用未加工或微加工食品替代部分超加工食品与痴呆风险降低相关。
超加工食品
研究论文
痴呆
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原反应
浙大一院:肠道菌群如何调节高原反应导致的胃肠道损伤
胃肠道功能障碍是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常见症状之一,而肠道菌群与γδ T细胞在肠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刁宏燕团队与李兰娟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AMS小鼠模型中发现,利用抗生素去除肠道菌群可缓解肠道损伤。机制上,低氧可通过促进抗菌肽分泌以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而特定肠道细菌代谢产生的磷脂代谢产物可被肠道上皮细胞的CD1d呈递给γδ T细胞,以促进γδ T细胞增殖并产生IL-17A,从而导致肠道损伤。
高原反应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γδ T细胞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Nature子刊:膳食蛋白如何增加肠道sIgA
分泌型IgA(sIgA)是介导宿主-菌群互作的关键组分。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高蛋白饮食促进小鼠的sIgA产生的机制:高蛋白饮食可促进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琥珀酸盐,后者可促进肠道细菌产生活性氧及胞外囊泡,而细菌胞外囊泡通过激活TLR4,以上调APRIL的表达,从而促进IgA的产生。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膳食蛋白
sIgA
肠上皮细胞
Science子刊:肠上皮细胞如何将信息传递到巡逻的T细胞?
肠上皮细胞是肠道内外环境的媒介,也是机体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T细胞会在上皮细胞周围巡逻移动。但关于肠上皮细胞如何将信息传递到巡逻的T细胞,仍需深入探究。近日,美国拉霍亚过敏和免疫学研究所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T细胞通过表达疱疹病毒侵入介导因子(HVEM)的蛋白进行交流,该蛋白促使T细胞存活更长的时间,并更多的移动以阻止潜在的感染,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肠上皮细胞
疱疹病毒侵入介导因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免疫屏障
索氏梭菌
西湖大学Nature子刊: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或能介导索氏梭菌出血毒素的宿主入侵
索氏梭菌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感染动物和人类,引起组织坏死、肠毒血症、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等严重疾病。致死毒素TcsL和出血毒素TcsH是索氏梭菌主要的毒力因子。近日,西湖大学陶亮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多项生化和细胞试验,发现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及岩藻糖基化修饰相关基因(GMDS、SLC35C1和FUT4)是TcsH侵入细胞关键因素。此外,动物实验发现TcsH处理后TMPRSS2敲除小鼠结肠上皮损伤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表明TMPRSS2是TcsH重要的病理相关受体。总之,该研究首次揭示TMPRSS2是TcsH的肠上皮受体,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出血毒素TcsH的认知,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索氏梭菌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抗性淀粉
每日补充抗性淀粉可降低Lynch综合征患者的上消化道癌症风险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10年随访结果,每日补充30g抗性淀粉对Lynch综合征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非结直肠癌癌症的风险(尤其是上消化道癌症)。
抗性淀粉
Lynch综合征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