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钜圣
西湖大学医学院 研究员、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员
郑钜圣,浙江天台人。2009年毕业于宁波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事营养流行病学研究;2011-2012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美国塔夫茨大学人类老年营养研究中心从事营养遗传学研究;2015年-201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遗传流行病学和营养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欧盟玛丽居里学者(Marie Skłodowska-Curie Individual Fellow)。2018年9月加入西湖大学,担任独立课题组负责人(PI)、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芳芳/陈裕明/郑钜圣: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
暨南大学曾芳芳、中山大学陈裕明、西湖大学郑钜圣与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了广州中老年社区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关系,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变化与NAFLD发展的生物学相关性。
03-15
郑钜圣+周宏伟等:早期饥荒或可影响成年后肠菌组成,增加糖尿病风险
近日,西湖大学郑钜圣、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兵、中山大学陈裕明及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解析了来自三个独立队列涵盖中国16个主要省份/直辖市人群的万人肠道微生物组大数据,揭示了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并发现饥荒暴露相关肠菌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存在密切的关联,值得关注。
2023-11-14
郑钜圣+蔡威+付元庆:早产儿具有保守而独特的肠道菌群
西湖大学的郑钜圣、付元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蔡威与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文章,收集了51名早产婴儿和51名足月婴儿(从出生到5岁)以及53名母亲的时间序列粪便样本(n=717来自儿童,116来自母亲),分析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早产儿在3个月以前有一个保守而独特的共生微生物群,可能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3-08-19
郑钜圣Nature:团结合作绘制中国人微生物组(观点)
近日,Nature发表了西湖大学郑钜圣的观点文章,阐述了在中国进行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中国现有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对“中国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提出了有益的可行建议。
2023-06-18
郑钜圣+周宏伟等:早期饥荒或可影响成年后肠菌组成,增加糖尿病风险
① 纳入3个人群队列共11513名志愿者,其中6174名(占比53.6%)志愿者经历过饥荒暴露,探究饥荒暴露对成年后肠菌多样性及整体结构的影响;② 肠菌多样性与T2D发病风险显著负相关,相比对照组,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人群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肠菌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③ 通过菌群互作网络分析在3个队列中鉴定出6个核心物种,且与肠菌多样性强相关;④ 核心物种丰度与T2D显著负相关,生命早期饥荒暴露组核心菌群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2023-11-01
郑钜圣+蔡威+付元庆:早产儿具有保守而独特的肠道菌群
① 早产儿从出生到5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呈动态变化,在前3个月,早产儿和对照组足月儿的肠道微生物α和β多样性具有不同的动态模式;② 10个分类群的共变网络可作为早产儿从出生到5岁的保守肠道微生物特征,这种变异网络在3个月之前的早产儿和足月儿是不同的,随着成长,这种差异趋于类似;③ 早期(3个月)网络中的几个共变分类群与儿童生长(2-5岁)相关,母乳喂养时长是主要调节因素;④ 早产与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群功能潜力的发育有关。
2023-07-29
郑钜圣团队:营养-菌群流行病学助力营养、菌群和健康研究,推动精准营养(综述)
① 食物种类、营养及饮食模式塑造宿主的肠道、口腔、阴道和母乳菌群,菌群反过来影响宿主和后代健康;② 菌群代谢物是饮食、菌群和宿主健康间的串扰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调节宿主代谢、免疫、神经等功能;③ 营养-菌群流行病学发现了许多菌群及其代谢组的饮食干预方式和疾病预防靶点,为理解饮食与疾病的关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④ 肠菌可预测宿主对特定饮食反应的个体间差异,基于肠菌的精准营养为在个体水平上进一步控制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希望。
2023-04-26
陈裕明+郑钜圣Nature子刊:从代谢组推断肠菌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关联时,需谨慎
① 基于1007名中老年人队列中的粪便宏基因组(149种物种和214条途径)和配对的粪便及血液靶向代谢组学数据(132种代谢物),评估肠道菌群与代谢组间的关联;② 在使用粪便或血液代谢物时,分类组成和微生物途径存在不同的关联;③ 粪便(而非血液)中的丁酸与肠道菌群和流行的2型糖尿病(T2D)显著负相关,且粪便(而非血液)中的丁酸氢化肉桂酸和2-苯基丙酸与T2D也显著负相关;④ 这些发现在涉及103名成年人的独立验证队列中得到验证。
2023-02-02
郑钜圣等:多组学揭示肠道菌群与认知障碍及大脑结构间的关联
① 纳入1430名有肠菌和认知数据的参与者作为发现队列,使用AD病例对照(n=90)和社区人群(n=1300)作为2项验证队列;② 在发现和AD队列中,Odoribacter、丁酸弧菌属及拟杆菌属和认知障碍负相关,其中拟杆菌属在社区队列中得以验证;③ Odoribacter丰度与脑脊液容积负相关,而与海马体积正相关(乙酸在其中发挥介导作用);④ 相比正常人,认知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变化更大,识别到5种微生物、3种功能途径和4种血液代谢物与认知障碍显著相关。
2022-11-14
郑钜圣+陈裕明:揭示膳食多样性与肠道微生物环境的关联性
① 纳入GNHS和CHNS两项研究队列(共3236名参与者),通过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评估膳食多样性;② 膳食多样性与肠道菌群α多样性呈正相关;③ β多样性、68个菌属、18个菌种、8个功能途径和13个粪便代谢物等肠道环境特征与膳食多样性相关,如韦荣氏球菌属;④ 发现332个膳食多样性和相关特征及循环代谢物的直接关联,且膳食多样性和其相关特征与4种循环次级胆汁酸呈负相关;⑤ 膳食多样性、多样性的相关特征和4种次级胆汁酸之间存在16个中介关联。
2022-09-13
陈裕明+郑钜圣:雌马酚通过肠道菌群和酰基肉碱代谢物缓解肥胖
① 纳入2958名中国成人(平均60.6岁,2011名女性),中位随访6.6年;② 尿液中雌马酚与体重指数、脂肪量和血清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且雌马酚生产者(EP)与非EP相比有更低的肥胖风险;③ 与非EP组相比,EP组具有更高的菌群物种丰度,且肠道菌群β-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另枝菌属senegalensis和灵巧粪球菌丰度较高,活泼瘤胃球菌丰度较低;④ 在7种粪便酰基肉碱代谢物中,棕榈酰肉碱、油酰肉碱C18:1和硬脂酰肉碱与EP呈负相关,与肥胖呈正相关。
2022-09-12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西湖大学医学院 研究员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员
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
郑钜圣,浙江天台人。2009年毕业于宁波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事营养流行病学研究;2011-2012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美国塔夫茨大学人类老年营养研究中心从事营养遗传学研究;2015年-201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遗传流行病学和营养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欧盟玛丽居里学者(Marie Skłodowska-Curie Individual Fellow)。2018年9月加入西湖大学,担任独立课题组负责人(PI)、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9年:宁波大学,学士
2014年:浙江大学,博士
2015年~2018年: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医学院,博士后
2018年~至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2023年~至今:西湖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1) 精准营养:
从膳食营养-肠道微生态-人类遗传变异三者的相互作用角度,结合可穿戴设备和新型实验设计,研究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差异化应答及相关机理,致力于开发基于个性化营养的疾病防治新策略(如n-of-1试验、营养基因组学等);
在传统营养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解析膳食模式、食物或营养素等对疾病影响的多组学机制,揭示营养与疾病关联背后的“黑箱”,实现精准疾病防治。
(2) 营养-肠道菌群流行病学:
利用多项前瞻性中国人群队列探索人类肠道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基因组、物种以及功能与常见慢病的关联,研究营养、宿主遗传如何影响肠道菌群、以及如何与肠道菌群协同互作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开发复杂疾病防治和诊断的肠道菌群标志物。
(3) 计算医学:
围绕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多组学生物大数据(营养标记物、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蛋白质组、基因组、影像组等),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揭示衰老相关慢性病的致病机制和干预靶点;
利用母婴队列多组学大数据探索孕妇(特别是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代谢病或不良出生结局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防治的靶点;研究孕期及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及机理。
欧盟玛丽居里学者(Marie Skłodowska-Curie Individual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