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桦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院执行院长、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俊桦,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组学、病原组学及相关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研究。已发表高水平SCI文章60余篇,Google Scholar H-index 38,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Host &Microb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Aging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共被SCIE收录论文引用2041次,其中他引1835次,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921次,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3项(其中PCT专利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1项。中国国家标准GB/T 40226-2021主要起草人。ISO/TC276/WG3&WG4工作组专家成员。学术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编委,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edicine、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科技部、国自然基金委、广东省科技厅基金项目和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Aging、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Genome Medicine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施莽/李俊桦等Nature子刊:全国范围内蚊虫病毒组有何特征?
中山大学施莽和吴未辰、华大研究院李俊桦和王达希、复旦大学李博及团队发表研究,探究多种蚊虫在不同生境下病毒的多样性、传播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地理谱系特征。
03-28
纪立农+李俊桦+钟焕姿等:降糖药与糖尿病肠道菌群间的双向互作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纪立农、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俊桦和钟焕姿、首都医科大学李玉凤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在Diabetologia发表了一项随机非盲双臂试验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两种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和维达列汀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包括一些共性的菌群反应。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基线肠道菌群与药物的肠道相关疗效(GLP-1分泌)的关联,或有助于糖尿病精准治疗的患者分层。
2022-08-12
李俊桦+肖敏凤Cell子刊:一文读懂人类肠道病毒组编目的进展和挑战(综述)
随着相关人类肠道病毒组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丰富了肠道病毒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功能潜力,也为相关肠道病毒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库。近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俊桦、肖敏凤及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综述,总结了最近发表的4个人类肠道病毒组数据库,并对未来的病毒组编目工作提出了建议。
2022-07-14
王卫庆+李俊桦:小檗碱+益生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脂
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常有餐后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顾燕云、张翼飞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俊桦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探索了益生菌+小檗碱的联合治疗对T2D患者餐后血脂的改善效果,并发现小檗碱可能通过激活益生菌中的短双歧杆菌的fadD基因表达,促进其脂代谢作用,来减少肠腔内可吸收的脂质,从而发挥联合治疗的
2021-12-29
纪立农+李俊桦+钟焕姿等:降糖药与糖尿病肠道菌群间的双向互作
① 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用阿卡波糖或维达列汀治疗6个月;② 两种药物引起了肠道菌群的药物特异性变化,以及共性变化(青春双歧杆菌增加,拟杆菌属和副拟杆菌属的5个菌种减少),阿卡波糖对菌群的影响更大;③ 纳入另一项独立试验表明,阿卡波糖治疗3和6个月时,微生物α多样性、物种和通路丰度的变化高度一致;④ 基线肠道菌群与治疗后(特别是维达列汀)的GLP-1反应相关,如PWY-6588途径(丙酮酸发酵生成丙酮)与GLP-1反应负相关。
2022-08-05
李俊桦+肖敏凤Cell子刊:一文读懂人类肠道病毒组编目的进展和挑战(综述)
① 基于发表的4个肠道病毒组数据库,发现噬菌体数量随样本量增加而增加,表明目前数据库病毒多样性未达到饱和;② 基于病毒宏基因组测序识别ssDNA、ssRNA和dsRNA噬菌体存在局限性;③ 编目病毒组数据库包括短reads组装、病毒contig鉴定,质量评估,注释和细菌宿主分配五大步骤;④ 超50%肠道病毒无法通过数据库注释到对应家族,基于基因组或基因聚类有望解决;⑤ 四个数据库采用对齐依赖法分配宿主,间隔数据库大小及对齐参数会影响宿主预测性能。
2022-07-13
王卫庆、李俊桦等:小檗碱+益生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脂
① 纳入PREMOTE研究的365名2型糖尿病(T2D)受试者,评估益生菌(Prob,含9菌株)和小檗碱(BBR)联合治疗对餐后血脂的影响;② 干预12周后,与单独治疗相比,Prob+BBR联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餐后血脂(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多种脂质代谢物);③ 该效果与粪便中的短双歧杆菌(Bb)富集有关;④ Prob的Bb菌株中存在4个编码长链酰辅酶A合成酶的fadD基因,体外培养实验中,BBR能上调fadD基因表达,进一步降低培养基中的游离脂肪酸。
2021-12-20
国内团队:新冠重症患者的呼吸道菌群失调特征
① 收集广东省8例轻症和15例重症新冠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超深度宏转录组测序和诊断分析;② 在4例重症患者中检测到其他人类呼吸道病毒,但在所有轻症患者中均未检出;③ 重症患者的主要呼吸微生物类群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CC)、表皮葡萄球菌或支原体,3例重症病例呼吸道标本的临床培养证实存在前两类细菌;④ 在1名重症患者中检测到表达多种毒力因子的B. cenocepacia的继发性感染,或许加速了患者病情恶化并致其入院后1个月死亡。
2021-04-13
纪立农+李俊桦等:Nature子刊揭秘成年人肠道微生态“变迁史”
① 以北京平谷队列为基础,综合中国、以色列和荷兰超过5000名成年人的肠道微生态数据,发现成年人肠道菌群组成和变化具有普适的性别差异性;② 肠道微生态存在性别差异,绝经前女性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同龄段男性,女性肠道中富集了更多对宿主代谢有益的微生物;③ 随着宿主年龄的增加,肠道微生态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④ 不同人种、性别间,肠道菌群随宿主年龄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肠道中出现的口腔共生菌群可作为指示宿主年龄的最优指标。
2021-01-14
王卫庆+李俊桦:小檗碱+益生菌,更好改善糖尿病
① 纳入409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庆大霉素预处理1周后,接受益生菌、小檗碱(BBR)、益生菌+BBR或安慰剂治疗12周;② 与安慰剂和单独使用益生菌相比,益生菌+BBR和单独使用BBR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改变更明显,益生菌能促进BBR对年长患者的血糖控制,BBR引起更多的胃肠副作用;③ BBR改变肠道菌群以及菌群相关的胆汁酸代谢(BA)和血液BA组成;④ BBR可能通过抑制布氏瘤胃球菌(R. bromii)产生次级胆汁酸DCA来发挥降血糖作用。
2020-10-06
国内团队:前驱糖尿病与未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① 纳入77名未经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名前驱糖尿病患者、97名血糖正常受试者,分析对比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差异;② 通过宏基因组分析揭示,3组受试者之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存在差异;③ 前驱糖尿病患者中大肠杆菌富集,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拟杆菌属的丰度升高,前驱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中与能量代谢及细菌生长有关降低;④ 通过宏蛋白组分析揭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中,几种抗菌肽的水平显著降低。
2019-09-01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院执行院长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深圳市未知病原体应急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分会委员
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李俊桦,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组学、病原组学及相关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研究。已发表高水平SCI文章60余篇,Google Scholar H-index 38,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Host &Microb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Aging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共被SCIE收录论文引用2041次,其中他引1835次,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921次,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3项(其中PCT专利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1项。中国国家标准GB/T 40226-2021主要起草人。ISO/TC276/WG3&WG4工作组专家成员。学术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编委,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edicine、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科技部、国自然基金委、广东省科技厅基金项目和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Aging、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Genome Medicine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2010~2015: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博士
2006~2010: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本科
2023.03~至今: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院执行院长
2019.04~2023.03: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
2017.08~2019.03: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病原组学研究所负责人
2016.08~2017.07: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宏基因组研究所项目组负责人
2015.10~2016.07: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准医学中心课题负责人
聚焦微生物组、病毒组、病原组研究及相关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研发,致力于应用微生物组学、培养组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等创新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1)研究人体微生物组、病毒组与疾病的关系;2)挖掘潜在新病原体,并研究其组学特征;3)研发新型疾病干预手段。
2012年深圳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9年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和十大应用第三完成人
科睿唯安(Clarivate)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科睿唯安(Clarivate)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