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中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韦中,现为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态与根际健康研究。发现作物苗期根际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决定着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明确田间根际菌群管理的重要性;揭示了菌群相互竞争的制衡关系有利于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并建立了高效预测抑病能力的菌群竞争互作网络模型,为根际菌群调控指明了方向和技术途径;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引入竞争”和“精准靶向”的根际菌群生态调控策略,为田间根际菌群调控和防控土传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相关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mBio(2016)、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17)、Ecology Letters(2018)、Science advances(2019)、Nature Biotechnology(2019)、Microbiome(2020)和Nature Microbiology(2020)等国际著名期刊。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并以第三完成人获得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3/20,经济作物抑病型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技术创建与应用)。
郝格非+韦中等:一文读懂植物微生物群介导的长距离信号转导(综述)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韦中、贵州大学郝格非及Mo-Xian Chen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详细总结了由共生微生物群介导的植物内长距离信号传导机制,并列举了参与信号转导的生物学靶点和代谢产物,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化学物质来调控植物微生物组及植物环境适应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关注。
2023-02-17
韦中团队:根际噬菌体组如何调控土壤青枯菌生物障碍的发生?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韦中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结合噬菌体组、宏基因组、培养组等多组学方法,发现土壤抑制性可能是由根际噬箘体群落驱动的,根际噬箘体群落可以调节R. solanacearum的密度和与病原体抑制细菌的干扰竞争的强度,进而揭示了根际病原菌青枯菌专性噬菌体和土著细菌噬菌体介导土壤青枯菌生物障碍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总之,该研究为利用噬菌体消减土壤青枯菌生物障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值得关注。
2023-02-17
韦中+周新刚:国内团队揭示生物炭抑制作物土传病害机理
南京农业大学韦中和东北农业大学周新刚与团队,近期在iMeta发表研究,探究了生物炭是否能促进植物招募有益细菌到根际,从而形成抑病型根际菌群。本研究表明,生物炭增强了番茄根际菌群的抑病能力,能促进番茄有效地招募抑病型根际菌群来抵御枯萎病。本研究结果让人们认识到通过农业措施增强对根际有益菌群的招募会有助于抑制土传病害,并可提高农业可持续性。
2022-07-12
植物也有“肠道”,给人什么启示?
健康根际带来健康生活。
2020-09-30
韦中团队:根际噬菌体组如何调控土壤青枯菌生物障碍的发生?
① 通过对田间番茄根际土壤重复取样,发现健康和患病的根际菌群拥有不同的噬菌体群落;② 健康植物与独特的噬菌体群落有关,含较高丰度的青枯病菌噬菌体,对枯萎病菌密度有强烈的自上而下的调控作用;③ 共发生分析发现噬菌体可通过压制土著细菌,尤其是那些潜在的病原菌抑制者而加重青枯菌生物障碍的发生;④ 室内和盆栽实验验证了专性噬菌体对青枯菌障碍消减的影响,发现噬菌体可通过靶向侵染有益土著细菌,间接促进土壤青枯菌生物障碍发生。
2023-02-01
郝格非+韦中等:一文读懂植物微生物群介导的长距离信号转导(综述)
① 植物与根/叶际微生物群互作会促进其面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增强自身生存能力;② 根际微生物群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能增强其对干旱、污染及病原体暴露等影响,叶际微生物群来源于植物和环境微生物,可抑制病原体感染实现生态稳定和环境安全;③ 植物长距离信号转导可通过一系列可移动分子(如蛋白质、代谢物和植物激素)介导;④ 微生物以各种方式在不同器官定植促进植物生长,不同器官间分子交流也可通过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来启动。
2023-01-24
韦中+周新刚:国内团队揭示生物炭抑制作物土传病害机理
① 盆栽实验发现生物炭降低了番茄枯萎病害;② 根际菌群移植实验表明生物炭提高了番茄根际菌群对枯萎病的抑制能力;③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以及体外培养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番茄根际所招募的抑病型根际菌群与植物有益微生物(如假单胞菌)的增加有关;④ 生物炭增强了番茄根系分泌物对有益微生物的吸引性和促进生物膜形成的能力;⑤ 生物炭能促进番茄有效地招募抑病型根际菌群来抵御枯萎病。
2022-06-23
Nature子刊:铁载体——根际能否阻断病原菌传播的关键
① 从植物根际分离得到 2000 多株细菌,发现 95% 的分离株都能产生铁载体;② 有些细菌的铁载体的确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抑制型),但也有大量细菌产生的铁载体能被病原菌利用(便利型);③ 抑制型的根际细菌与病原菌的竞争能力强,便利型铁载体的细菌则与病原菌的竞争能力弱;④ 田间实验发现,在植物育苗阶段提前加入高产且不会被病原菌“窃取”铁载体能力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打赢根际稀缺铁素资源争夺战,保护植物健康。
2020-05-12
南京农大沈其荣、韦中等:使用复合噬菌体疗法防治番茄青枯病取得重大突破
① 青枯病是重要的植物病害,其致病菌是茄科劳尔氏菌,能够侵染多种常见作物;② 组合 4 株田间分离得到的短尾噬菌体,施加到温室和大田体系中,发现能够显著降低青枯病的发生,防控效率高达80%;③ 这些裂解性噬菌体能快速、有效的降低病原菌的数量,残存下来的病原菌虽有一定的耐受性,但生长显著受累;④ 噬菌体组合显著影响了群落结构,增加了群落多样性,客观上修复了病原菌入侵对土著群落的扰动,增加了土著菌群对抗外来病原菌的能力。
2019-12-02
Science子刊:南农沈其荣、徐阳春团队证实苗期土壤菌群微生态决定作物未来健康
① 研究使用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土壤菌群连续取样装置,实现了对土壤菌群结构的连续性观测,结合使用了16S测序、宏基因组和共培养等多种研究方法;② 发现土传病原菌成功入侵作物根基与苗期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高低均没有关系;③ 而是与苗期根际菌群结构密切相关,菌群中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在此过程中其关键作用;④ 该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农业生产中的斑块化现象(即在同一块田地中种植的植株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的成因。
2019-09-26
南京农大沈其荣+韦中:土著根际菌群中的“便利关系”也为外来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便利”
① 以六种根际土著细菌为材料组建合成群落,首先明确群落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然后探究不同群落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② 发现便利型的土著细菌群落促进了病原菌的入侵,土著细菌间的“便利”也被外来病原菌利用;③ 而对抗型的土著细菌群落则抑制了病原菌的入侵,相互制约的群落关系能够制约后来的机会主义者;④ 合成群落中菌株的两两相互作用关系能够很好的预测多物种复杂群落的互作关系以及对病原菌入侵的抵抗能力。
2019-01-01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韦中,现为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态与根际健康研究。发现作物苗期根际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决定着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明确田间根际菌群管理的重要性;揭示了菌群相互竞争的制衡关系有利于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并建立了高效预测抑病能力的菌群竞争互作网络模型,为根际菌群调控指明了方向和技术途径;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引入竞争”和“精准靶向”的根际菌群生态调控策略,为田间根际菌群调控和防控土传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相关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mBio(2016)、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17)、Ecology Letters(2018)、Science advances(2019)、Nature Biotechnology(2019)、Microbiome(2020)和Nature Microbiology(2020)等国际著名期刊。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并以第三完成人获得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3/20,经济作物抑病型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技术创建与应用)。
2007.09~2012.06: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3-09~2007-06: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士
2019.09: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2015.12~2019.09: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2.06~2015.1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