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新等:肠道菌群在功能性便秘中的角色(综述)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1-10-16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与团队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 Report发表综述,总结了关于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与团队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 Report发表综述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总结了关于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专家简介
朱立新
中山大学副研究员
消化道疾病的基础和转化研究,相关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脂肪肝、肥胖、代谢综合症、胃酸相关疾病、肠易激综合征和便秘。2010年开始从事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率先发表了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第一兼通讯作者发表在Hepatology(IF=15, 单篇他引超过1000次)。朱博士还率先发表了便秘病人肠道菌群结构功能的变化。有关菌群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Hepatology (两篇)、Gut(IF =19,两篇)等高影响力期刊。其他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两篇)、Journal of Pathology 等杂志。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和研究机构作主旨演讲。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朱立新/刘占举/朱瑞新/焦娜等:肠菌单核苷酸变异助力大肠癌早期无创筛查
近日,中山大学朱立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和朱瑞新、浙江大学焦娜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整合了多队列全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并系统评估了多模态微生物标志物对于结直肠腺瘤的诊断效能,最终揭示了微生物单核苷酸变异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2023-08-31
朱瑞新+朱立新等iMeta: 靶向基石菌种可恢复NASH中失调的产丁酸菌
同济大学朱瑞新团队和中山大学六院朱立新团队与合作者近期在iMeta发表研究,收集了来自纽约的22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25名肥胖患者和16名健康个体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并基于因果推理理论和动态干预模拟(DIS)建立了一种疾病关键菌种识别算法。该研究发现多个关键菌种可有效地使NAFLD的菌群组成向正常肠道菌群恢复,提示了一种新的潜在的NAFLD微生物治疗方法。
2022-12-02
朱瑞新+朱立新等Nature子刊:基于多界微生物的大肠癌跨队列诊断模型
Nature Microbiology最新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慧、同济大学朱瑞新、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复旦大学陈兴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通过对结直肠癌(CRC)大样本宏基因组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与CRC相关的4界肠道微生物(细菌、真菌、古菌、病毒)各自的变化和彼此的互作,并建立了基于多界微生物和宏基因组功能标志物的CRC诊断模型。
2022-01-28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