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脑轴
文章数:215篇
肠-脑轴
刘学波+刘志刚+侯敏等:妈妈肥胖损伤孩子脑功能?补充膳食纤维或有益
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健康状态,尤其是母亲的孕前和孕期健康对后代健康可造成深远影响。研究表明,母体肥胖可能增加后代的代谢疾病和认知缺陷的风险,但其生物学机制和干预方法仍待揭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刘志刚和上海交通大学侯敏与研究团队,最新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表明,母体肥胖可引起后代的认知和社交行为缺陷,这些缺陷是由后代肠道菌群的变化引起的,而给母体或后代补充膳食纤维,可通过调节后代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来改善这些缺陷。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母体肥胖影响后代神经发育的一种“菌群-代谢物-脑轴”机制,也为改善相关认知/行为缺陷提供了潜在的干预策略。
肠-脑轴
膳食纤维
母亲肥胖
认知功能
社交行为
小檗碱
国内团队:小檗碱或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是产生左旋多巴的限速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蒋建东团队、王琰团队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曹雪涛团队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口服小檗碱(BBR)可通过增强肠球菌属的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促进肠道中的左旋多巴产生,从而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以改善PD症状。在一项纳入28名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中也有相似发现:小檗碱可增加患者血液及粪便中的左旋多巴水平。
小檗碱
帕金森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二甲双胍
华中科大: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菌群,改善肥胖小鼠的学习记忆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颜欢欢团队与裴磊团队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以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炎症,从而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并改善学习记忆。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脑轴
肠-脑轴
尹恝+周宏伟+何彦:脑卒中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双向互作
中风(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防治手段。中风的许多风险因素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然而,中风和肠道菌群之间的作用关系仍待深入研究。Gut最新发表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尹恝、周宏伟和何彦与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中风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双向互作关系:缺血性脑卒中会迅速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而这种菌群失调反过来会加重脑梗死。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为临床预后预测和防治干预,提供了具有转化价值的新思路。
肠-脑轴
中风
肠道菌群
肠杆菌科
预后标志物
肠-脑轴
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标志物或可诊断精神疾病及慢性疲劳(综述)
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19项研究的数据进行总结后发现,严重精神疾病(包括抑郁、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疲劳患者的多种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连蛋白、sCD14、LPS、LPS结合蛋白、抗内毒素抗体、α1-抗胰蛋白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肠-脑轴
生物标志物
荟萃分析
精神疾病
抑郁
小檗碱
北医三院段丽萍:小檗碱或可用于治疗IBS
靶向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或可缓解IBS症状。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段丽萍团队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檗碱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富集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从而在不同大鼠模型中抑制内脏高敏感性及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
小檗碱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动物
肠-脑轴
菌群-免疫-脑轴
Science子刊:IL-17通过肠道菌群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产生IL-17A及IL-17F的Th17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L-17缺失小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易感性降低,这一表型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相关,而恢复菌群可恢复其对EAE的易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缺失IL-17的Th细胞并未失去致病性,而在肠道上皮中恢复IL-17A的表达即可恢复IL-17缺失小鼠对EAE的易感性。该研究结果提示,IL-17并非直接介导了EAE,而是通过影响肠道稳态而间接介导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菌群-免疫-脑轴
菌群-免疫互作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阿尔兹海默症
丽水二院:中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吴绍长团队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鉴定了100名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及71名健康对照的粪便菌群多样性、组成及功能差异。该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或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阿尔兹海默症
研究论文
肠-脑轴
病例-对照研究
肠-脑轴
Nature新闻: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大脑健康?(一图读懂)
肠脑轴研究领域在近几年里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临床前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影响大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大脑疾病而言,直接治疗大脑通常困难重重,而改变肠道菌群则相对容易,因此干预肠道菌群以改善大脑疾病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Nature最新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重点回顾了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自闭症等大脑疾病的研究进展,我们特别对配图进行了编译,希望能帮你涨知识。
肠-脑轴
肠道菌群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自闭症谱系障碍
肠-脑轴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产生的丙酸盐缓解小鼠的帕金森病
许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成骨细胞分泌的骨钙蛋白(OCN)可调节脑功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刘建民团队、顾燕云团队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李胜天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OCN可通过调节PD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富集丙酸盐产生菌并增加丙酸盐水平,丙酸盐作用于肠神经元上的FFAR3以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从而缓解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帕金森病
肠-脑轴
双相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综述)
Bipolar Disorders上发表的一篇系统性综述文章,总结了13项研究的结果以分析双相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多数研究报道了双相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而部分研究报道了双相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失调,以粪杆菌属(产丁酸盐菌)的减少及拟杆菌属的富集为特征。
肠-脑轴
综述
双相障碍
行为
肥胖相关的自控缺陷,可能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
抑制控制(IC)是指个体抑制住自己的冲动、本能的认知过程,能帮助个体达成长期目标,是对自身行为控制力的一种体现。肥胖者通常存在IC缺陷,因而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或者难以坚持锻炼,使得减肥变得困难重重。Gut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合临床分析和小鼠试验,鉴定出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等与IC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IC缺陷。
行为
肠-脑轴
肥胖
肠道菌群
队列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中山三院:肠道菌群可参与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
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是老年人中的高发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陆正齐团队与项鹏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CSVD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且菌群变化与神经影像学及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相关。在体外,aCSVD患者的菌群或细菌提取物可通过激活RORγt信号,增加中性粒细胞的IL-17A表达。该研究结果提示,菌群-肠-脑-免疫轴在aCSV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IL-17A
中性粒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睡眠质量
饮食如何影响睡眠质量(综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食与睡眠密切相关。Sleep Medicine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综述,基于29项研究的结果,总结了饮食(包括饮食组分及饮食模式)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总体而言,健康饮食与更好的睡眠质量相关,而饮食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及肠-脑轴以影响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
综述
饮食
肠-脑轴
肠-脑轴
Cell子刊:肠道不同位置感知不同营养成分从而调节进食行为
肠脑轴在调控动物进食,维持各种营养摄取和消耗的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对于饱食后神经交互的研究较为清楚,然而对于动物摄食的过程中肠道营养信号是如何影响大脑中关键神经元的机制仍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对小鼠不同肠道位置进行营养素灌注,检测下丘脑调节进食的关键神经元AgRP神经元钙信号的实验系统,结合神经传输阻断技术探究了宏量营养素脂肪、葡萄糖和氨基酸感知和神经传导通路,发现不同营养素在肠道的不同位置被感知,经不同的神经传导渠道与下丘脑神经元进行交互作用,为肠脑轴与摄食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
肠-脑轴
宏量营养素
十二指肠
回肠
肝门静脉
益生菌
张和平团队:益生菌增强肠道菌群的神经刺激活性以缓解压力与焦虑
先前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补充植物乳杆菌P-8可缓解成年人的压力与焦虑。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张和平团队在Neurobiology of Stres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该试验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植物乳杆菌P-8可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增加肠道菌群中的神经递质合成/消耗相关通路,并富集潜在的神经活性菌群代谢产物。
益生菌
压力
焦虑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肠-脑轴
Nature:肠道菌群“训练”的免疫细胞,帮助大脑抗炎症
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中大量存在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对大脑健康有重要作用。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鉴定出一类LAMP1+ TRAIL+ 星形胶质细胞,能通过TRAIL介导的促炎T细胞凋亡来限制大脑炎症。进一步研究表明,由肠道菌群“训练”并迁移至脑膜的产IFNγ的NK细胞,能有效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RAIL,发挥抗炎作用。此前有研究发现,源于肠道的IgA+ B细胞能迁移至大脑,通过产生抗炎细胞因子IL10来抑制大脑炎症(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6273730);这篇在Nature发表的最新研究再次表明,免疫细胞的迁移是肠-脑轴中的一大要素。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影响大脑炎症的一种新机制,并为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以治疗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疾病,提供了新靶点。
肠-脑轴
星形胶质细胞
NK细胞
肠道菌群
多发性硬化
石榴皮提取物
陕西师范大学:石榴皮提取物调节肠道菌群,或能缓解多发性硬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多发性硬化(MS)及对应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风险因素之一。陕西师范大学的张媛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口服石榴皮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显著缓解EAE小鼠的疾病严重程度。
石榴皮提取物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脑轴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失调诱发小鼠抑郁症的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压力(UCMS)诱导的小鼠抑郁症模型中,发现UCMS可通过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脂肪酸的代谢,以抑制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的激活,从而降低小鼠的海马神经发生,并引发抑郁样行为。恢复内源性大麻素信号,或补充特定菌株以调节肠道菌群,可缓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该研究结果提示,饮食或益生菌干预或可作为改善抑郁症的潜在手段。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抑郁
肠-脑轴
酒精滥用中的肠脑轴(综述)
Molecular Psychiatry近期发表综述文章,提出了一个整合了肠道菌群、神经免疫和情绪调控的生物学框架,来阐释情绪失调和饮酒相关的菌群失调如何加速成瘾的恶性循环。
肠-脑轴
成瘾
酒精使用障碍
神经免疫
情绪行为
帕金森病
多组学分析帕金森病中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
不少研究表明,帕金森病(P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但其与疾病的功能性关联尚不清楚。Annals of Neur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纳入了104名帕金森病(PD)患者和96名对照个体,详细分析了PD中的粪便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改变,及其与患者临床表型的关联,揭示了PD相关菌群的代谢功能变化与PD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表明特定的肠道菌群代谢物或可作为PD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
代谢组
肠道菌群功能
肠-脑轴
肠-脑轴
Nature Reviews:肠道与行为交互作用的3大发现(年度回顾)
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愉快但也最危险的活动之一就是进食。但一旦食物被吞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觉——Trust your gut。而人类肠道含有比脊椎更多的神经细胞,但对肠道神经调节宿主行为的机制知之甚少。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一篇年度回顾,重点介绍了2020年发表的3项关于肠道与宿主行为交互作用的重大研究进展,进一步表明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
肠-脑轴
微生物-宿主互作
神经调节
肠道损伤
肠-脑轴
焦虑及抑郁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上发表的一篇系统性综述,通过对26项研究(包括20项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焦虑及抑郁的关联,发现在焦虑及抑郁患者的肠道菌群中,促炎症菌富集,而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减少。机制上,特定细菌可能通过肠-脑轴将外周炎症传递入脑,在焦虑及抑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肠-脑轴
综述
焦虑
抑郁
肠-脑轴
社交压力破坏免疫-肠-脑轴以影响田鼠的行为
社会隔离压力对免疫-肠-脑轴的破坏可能对心理及生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Neurobiology of Stres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草原田鼠中,社会隔离通过性别依赖的方式,导致免疫-肠-脑轴的失调,从而促进焦虑样行为及社会关心受损。
肠-脑轴
其它动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社会隔离
肠-脑轴
协和基础所:抗生素可破坏小鼠的血脑屏障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许琪团队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接受骨髓移植的小鼠中发现,抗生素处理可通过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促进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向脑部的浸润,以参与情绪行为的调控。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抗生素
神经免疫
Science子刊:靶向肠菌的B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时入脑,或起保护作用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和B细胞可能影响MS的发生发展。Scienc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研究,通过分析MS患者的样本表明,在MS发病期间,源于肠道的IgA+ B细胞会跨越血脑屏障,迁移至大脑病灶处释放IgA抗体,这些抗体主要与包括MS相关细菌在内的多样化细菌发生反应,而不会攻击自身脑组织,可能起到减轻神经炎症的保护性作用。这些发现为MS等神经炎症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干预策略。
神经免疫
肠-脑轴
IgA
B细胞
肠道菌群
肠-脑轴
青春期的肠道菌群破坏,或对神经行为造成持久影响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在发育的关键时期(比如青春期)用抗生素长期耗竭肠道菌群,会对成年后的大脑基因表达和行为产生持久的影响。
肠-脑轴
青春期
肠道菌群
行为
抗生素
儿童功能性腹痛障碍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儿童功能性腹痛(综述)
近期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发表了一篇关于儿童功能性腹痛病(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disorders,FAPD)的综述,概述了目前儿童FAPD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并特别关注了生命早期的影响 ,同时讨论了当前的诊断方法、治疗选择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儿童功能性腹痛障碍
综述
肠-脑轴
神经免疫
Nature:来自肠道的IgA+浆细胞,为大脑铸造防护罩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脑膜的保护,脑膜中包含多种免疫细胞,可抵抗病原体入侵。此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膜巨噬细胞和T细胞,对于脑膜的体液免疫尚缺乏深入认知。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脑膜中存在源于肠道的分泌IgA的浆细胞,其数量受肠道菌群和肠屏障完整性的影响。这些脑膜IgA+浆细胞主要位于易被病原体黏附和入侵的硬脑膜静脉窦的周围,其分泌的IgA有助于形成一道截留病原体的屏障,从而保护大脑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神经免疫
肠道菌群
细胞迁移
肠-脑轴
浆细胞
肠-脑轴
一文读懂:饮食如何影响抑郁(综述)
营养精神病学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健康饮食模式(例如地中海饮食、抗炎饮食)或有助于降低抑郁风险。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概述了饮食影响精神健康及脑健康的多种潜在分子机制。
肠-脑轴
综述
饮食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