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菌群
文章数:1281篇
魔芋葡甘露聚糖
西南大学:多吃魔芋或可防止便秘
西南大学钟耕团队与佐治亚大学Ronald B. Pegg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研究利用魔芋葡甘露聚糖(KGM)干预便秘小鼠,检测小鼠整个消化道(包括胃、小肠以及大肠部位)菌群变化以及便秘相关症状。研究结果显示,KGM缓解小鼠便秘及相关症状与肠道菌群有关。
魔芋葡甘露聚糖
肠道菌群
便秘
CONSTIPATION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icrobiota regulation
牡蛎多糖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牡蛎多糖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炎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万鹏团队研究成果。研究首先从 C. hongkongensis中提取获得CHP,并进行了结构的鉴定。建立S180肿瘤携带小鼠模型,利用CHP(150 mg/kg)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CHP明显改善患病小鼠肠道生理状态,平衡相关代谢因子。在此过程中,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CHP对患病小鼠的改善作用与肠道菌群有关。
牡蛎多糖
肠粘膜
肠道菌群
代谢
5-FU
芦荟多糖
国内团队:芦荟多糖可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
芦荟多糖(APs)是一种芦荟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是有益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发酵可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对人体有益。但是目前人们对APs的消化和体外发酵特性尚不明确。近期江南大学的钱和团队与浙江工商大学的朱炫团队联合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的研究工作,通过应用粪便体外发酵APs发现,APs可以显著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提示APs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促进肠道健康。
芦荟多糖
功能食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不以人、动物或细胞为对象的研究)
肠-脑轴
刘学波+刘志刚+侯敏等:妈妈肥胖损伤孩子脑功能?补充膳食纤维或有益
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健康状态,尤其是母亲的孕前和孕期健康对后代健康可造成深远影响。研究表明,母体肥胖可能增加后代的代谢疾病和认知缺陷的风险,但其生物学机制和干预方法仍待揭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刘志刚和上海交通大学侯敏与研究团队,最新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表明,母体肥胖可引起后代的认知和社交行为缺陷,这些缺陷是由后代肠道菌群的变化引起的,而给母体或后代补充膳食纤维,可通过调节后代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来改善这些缺陷。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母体肥胖影响后代神经发育的一种“菌群-代谢物-脑轴”机制,也为改善相关认知/行为缺陷提供了潜在的干预策略。
肠-脑轴
膳食纤维
母亲肥胖
认知功能
社交行为
维生素
维生素影响结肠菌群组成和活性
肠道菌群紊乱与很多疾病相关。本研究试图用维生素(A,B2,C,D和E)等缓解结肠菌群失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维生素均对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程度不一。
维生素
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肠道菌群通过促炎B细胞加重脂肪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已成为肝移植和肝衰竭的首要原因。肝脏炎症是NASH的关键特征,但其中的免疫学通路尚未充分阐明。Hepatology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在小鼠模型中表明,肝脏中的促炎B细胞积累和活化,驱动了NASH中的炎症和纤维化。这种B细胞活化涉及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肠道菌群驱动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肠-肝轴
B细胞
肠道菌群
间歇性禁食
间歇性禁食降血压,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信号或是关键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一个潜在因素,其靶向干预或能防治高血压。Circulation Research近期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大鼠模型中,间歇性禁食的降压作用与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的调控作用有关,并发现胆汁酸信号的扰动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高血压的新机制。
间歇性禁食
高血压
肠道菌群
胆汁酸
肺结核
浙大一院:肺结核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和代谢变化
肠道菌群在肺结核(PT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兰娟院士和徐凯进与研究团队在Microbial Biotechnology上发表文章,发现了PTB患者的肠道菌群处于失衡状态和粪便代谢组图谱的变化,提示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组或可作为预防和治疗PTB的潜在靶点。
肺结核
肠道菌群
粪便代谢组
衰老
Nature子刊:老寿星肠道菌群的“独特”之处
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但其在人类衰老过程中的重要性尚不清楚。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分析9000多人的肠道菌群,发现肠道菌群组成的独特性的持续增加,以及血液中相应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可反映人类的健康衰老。这些发现对研究肠道菌群在人类衰老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衰老
长寿
肠道菌群
IBS
段丽萍团队:肠道菌群/褪黑素轴或是治疗IBS的新靶点
肠道菌群/肠道激素轴失调可能促进IBS的发病,褪黑素在肠动力及肠道免疫中发挥有益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段丽萍团队在Genomics, Proteomics and Bioinforma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IBS患者及移植了IBS患者的粪菌的无菌大鼠中,结肠褪黑素表达显著上调,而部分丁酸盐产生菌的丰度与褪黑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在体外,丁酸盐可增加BON-1细胞的褪黑素分泌。该研究结果提示,调节肠道菌群/肠道激素轴或是治疗IBS的潜在策略。
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褪黑素
肠道菌群
婴儿肠道菌群
一文读懂新假说:母亲饮食结构如何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综述)
本综述通过现有文献证据阐明了母亲饮食结构、母亲肠道菌群、母乳菌群及婴儿肠道菌群四个物质之间潜在的关联。由于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可能对长远的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如果该假说成立,通过干预母亲饮食结构调整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势在必行。
婴儿肠道菌群
综述
婴儿
母亲饮食结构
双歧杆菌
迟发型脓毒症
儿童肠道菌群或可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迟发性脓毒症(LOS),是新生儿出生后72h内发生的脓毒症,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早产儿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晚发性脓毒症的病原体可以在临床发病前三天从粪便样本中鉴定出来。这提示,脓毒症似乎起源于肠道,而肠道菌群改变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
迟发型脓毒症
研究论文
新生儿
革兰氏阴性LOS
肠道菌群
口腔菌群
国内团队:牙周炎和妊娠期糖尿病,口腔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的Zhao Jizhi与妇产科刘俊涛主任合作的研究,全面探索了牙周炎和妊娠期糖尿病对口腔和肠道菌群菌的单独影响,以及联合作用。许多研究认为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之间本身可能存在关联,本研究为孕期女性牙周炎和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口腔菌群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孕妇
牙周炎
肠-脑轴
尹恝+周宏伟+何彦:脑卒中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双向互作
中风(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防治手段。中风的许多风险因素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然而,中风和肠道菌群之间的作用关系仍待深入研究。Gut最新发表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尹恝、周宏伟和何彦与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中风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双向互作关系:缺血性脑卒中会迅速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而这种菌群失调反过来会加重脑梗死。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为临床预后预测和防治干预,提供了具有转化价值的新思路。
肠-脑轴
中风
肠道菌群
肠杆菌科
预后标志物
肠-脑轴
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标志物或可诊断精神疾病及慢性疲劳(综述)
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19项研究的数据进行总结后发现,严重精神疾病(包括抑郁、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疲劳患者的多种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连蛋白、sCD14、LPS、LPS结合蛋白、抗内毒素抗体、α1-抗胰蛋白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肠-脑轴
生物标志物
荟萃分析
精神疾病
抑郁
高血压
西安交通大学:维生素C的降压作用或与肠道菌群调节有关
肠道失调和肠-脑轴失调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补充剂,可以降低高血压动物的血压。西安交通大学的李宏宝和康玉明合作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文章,发现VC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同时丰富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病理和完整性、减少下丘脑室旁核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表明VC的抗压功能涉及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重塑。
高血压
维生素C
肠道菌群
免疫治疗
Science:粪菌移植可帮助黑色素瘤患者应答抗PD-1治疗
几周前,Science上线了来自以色列团队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粪菌移植(FMT)可促进抗PD-1治疗无效的转移性黑素瘤患者的治疗应答(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33603131)。今天Science最新发表了来自美国的一项类似的临床研究,表明源自应答者的单次FMT联合抗PD-1药物治疗,可使部分PD-1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获益。进一步分析显示,联合治疗改变了应答受体的肠道菌群,以及外周和肿瘤内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克服患者对于抗PD-1疗法的耐药性的关键。本期Science特别配发了对于这两项研究的评论文章(见“延伸阅读”),推荐感兴趣的读者搭配阅读。
免疫治疗
粪菌移植
黑色素瘤
抗PD-1治疗
肠道菌群
多囊卵巢综合征
国内团队:Tempol或可靶向肠道,改善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其病理学和生理学尚不清楚。研究发现PCOS通常伴有严重的氧化应激,因此降低体内活性氧产生,提升个体抗氧化能力是临床治疗PCOS的方案之一。Tempol是一种稳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可以作为化学抗氧化剂治疗氧化应激引起的疾病。但是Tempol能否用于PCOS的治疗尚没有研究。近期一篇由北京妇产科医院阴赪宏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陆忠兵团队在Redox Biology上发表的工作,评价了Tempol在治疗大鼠PCOS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empol可以通过减少肠道氧化应激、恢复肠道生物失调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善PCOS表型,提示tempol干预是一种潜在的PCOS治疗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症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肠-脑轴
Nature新闻: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大脑健康?(一图读懂)
肠脑轴研究领域在近几年里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临床前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影响大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大脑疾病而言,直接治疗大脑通常困难重重,而改变肠道菌群则相对容易,因此干预肠道菌群以改善大脑疾病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Nature最新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重点回顾了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自闭症等大脑疾病的研究进展,我们特别对配图进行了编译,希望能帮你涨知识。
肠-脑轴
肠道菌群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自闭症谱系障碍
肠道菌群
早期环境暴露对自然分娩小鼠的肠道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与先前报道的剖腹产不同,自然分娩后的环境暴露对肠道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有限,但改变宿主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图谱,可能在免疫介导的疾病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
分娩方式
环境暴露
免疫系统
自发性早产
“饮食-肠道菌群”如何增加自发性早产风险?
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设计,发现孕妇孕期的饮食结构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影响粪便和血液代谢组学,造成早产风险的增加。但是其样本量较小,需要扩大样本量以验证。
自发性早产
研究论文
孕妇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组学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聂少平等:一文读懂食用胶、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综述)
南昌大学聂少平团队近期在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发表了关于功能性水溶胶(食用胶)的综述文章,总结了食用胶、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三者的互作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这类食品添加剂的营养评估和研究个性化饮食有重要参考价值。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食品添加剂
食用胶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行为
肥胖相关的自控缺陷,可能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
抑制控制(IC)是指个体抑制住自己的冲动、本能的认知过程,能帮助个体达成长期目标,是对自身行为控制力的一种体现。肥胖者通常存在IC缺陷,因而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或者难以坚持锻炼,使得减肥变得困难重重。Gut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合临床分析和小鼠试验,鉴定出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等与IC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IC缺陷。
行为
肠-脑轴
肥胖
肠道菌群
队列研究
生殖健康
内蒙古大学:代谢综合征精子异常中的肠-睾丸轴机制
内蒙古大学的周扬、张滕与研究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绵羊模型中,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胆汁酸水平降低,影响了动物对维生素A(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导致随血液输送到睾丸的维生素A降低,从而损伤精子发生。该研究揭示了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雄性不育的肠-睾丸轴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
生殖健康
肠-睾丸轴
肠道菌群
胆汁酸
维生素A
孕期膳食纤维摄入
河南农业大学团队:孕期膳食纤维摄入或可改善两代性能?
“母猪到小猪”模型或可为人类孕期和婴儿状况的研究提供参照。河南农业大学YinghuaShi团队在mSystems发表文章阐述来自苜蓿粉、甜菜粕和大豆皮的膳食纤维添加如何影响母猪孕期、泌乳期身体机能、生殖生产、肠道健康、菌群组成以及子代生长发育。尽管膳食纤维改变肠道菌群的报道较多,但系统性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大动物的研究仍值得学习。
孕期膳食纤维摄入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畜牧
大动物模型
抗生素
Nature子刊:新生儿期使用抗生素或影响男孩生长
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了来自芬兰西南部出生队列(SFBC)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超过1.2万名儿童从出生至6岁的数据以及动物实验发现,新生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伴随长期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男孩生长减缓,而在新生儿期之后使用抗生素则与儿童BMI增加相关。
抗生素
儿童生长发育
肠道菌群
新生儿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
粪菌移植调控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和收益(综述)
粪菌移植(FMT)对艰难梭菌感染(CDI)治疗的安全有效性现已在多数国家得到认可,并鲜有不良反应事件报道。但FMT对于其他疾病治疗的风险收益率仍存在争议。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文章,探讨在免疫介导性疾病中支持和反对FMT的论点。文章指出,FMT确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在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为靶点改善病理生理的疾病中贡献显著,但是在部分慢性疾病中由于造成失调的驱动因素、时间及其因果关系尚不明确,使用FMT的合理性因此降低,且风险与收益的比率并不理想。 除此之外,文章指出在关于免疫介导性疾病中使用FMT的研究中目前仍存在的空白,并就如何在未来的研究中填补这些研究空白提出了建议,值得相关研究人员关注。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
肠道菌群
综述
移植治疗
小檗碱
段丽萍团队:小檗碱或能调节菌群,改善绝经后焦虑
小檗碱可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多种改善健康的作用,但其对绝经后情绪障碍的影响尚不清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丽萍团队近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研究,在大鼠模型中,首次发现小檗碱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菌群代谢产生雌马酚,改善由雌激素缺乏引发的焦虑样行为,为治疗绝经后情绪障碍提供了新思路。
小檗碱
肠道菌群
雌马酚
焦虑
绝经后
NAFLD
用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解析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
研究采用NAFLD患者的粪便样本,基于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方法,探究了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内特定菌群及其所呈现的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及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NAFLD
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
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肝纤维化
通佐溴胺
通佐溴胺影响口腔菌群,进而影响肠道菌群
药物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是最近的研究热点,也是亟待解决的科学疑惑。本研究关注通佐溴胺(TB)的使用对口腔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TB的使用降低口腔罗氏菌属和韦荣球菌,但几乎不影响肠道菌群。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口腔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口腔菌群的改变,则会导致肠道中出现特定的口腔菌。由此看来,一个可能的观点是:药物对菌群的干预具有原位性,而机体全身的肠道菌群存在互通。
通佐溴胺
口腔菌群
肠道菌群
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