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菌群
文章数:2287篇
心血管代谢
郑钜圣+陈裕明Nature子刊:从血液/粪便代谢组数据推断肠菌与心脏代谢疾病关联时,需谨慎!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出现的新兴“组学”,随着相关仪器和技术的开发,多种广靶,非靶以及靶向代谢组学已经用于人类研究,以探索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物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关系。近日,中山大学陈裕明、西湖大学郑钜圣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基于1007名中老年人队列中的粪便宏基因组(149种物种和214条途径)和配对的粪便和血液靶向代谢组学数据(132种代谢物)关联分析,发现从血液或粪便代谢组数据推断微生物组与心脏代谢性疾病相关性时应谨慎,存在较多的不一致。
心血管代谢
代谢组学数据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阿尔兹海默症
深圳先进院:基于肠菌构建的动态网络模型或可确定AD小鼠最佳干预期?
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间密切相关,但是,肠道菌群是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除了组成和丰度的变化,如何进一步解析肠道细菌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探索不同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互作关系的变化,并推导可用于肠道菌群调控的中枢细菌,值得深入研究。近日,深圳先进院陈宇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基于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肠道菌群,采用图论的方法构建了一套用于解析肠道菌群干预窗口期和推测肠道菌群干预靶点的动态复杂网络算法模型。利用肠道菌群及其功能分析确定,三月龄为AD小鼠肠道菌群干预的最佳窗口期。总之,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肠道菌群数据的动态复杂网络评估模型,值得关注和推广。
阿尔兹海默症
动态复杂网络模型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图论法
大熊猫
李英+代敏等:母体多部位及环境菌群对大熊猫幼崽肠菌发育有何影响?
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在其从竹子中获取营养物质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体微生物群传播被认为是婴儿肠道菌群的播种源,但目前关于大熊猫中这种传播的细节仍不清楚。近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李英、成都医学院代敏、Wei Guo及团队在Molecular Ec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采集母体多部位及环境菌群,探究大熊猫母婴间菌群传递现象,发现母体阴道、乳汁和粪便微生物群是幼崽肠道菌群的主要来源,土壤是次要来源,而饮食和饮用水对其影响较少。此外,不同阶段幼崽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途径的动态变化也更有利于及时获取饮食中营养。
大熊猫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环境菌群
睡眠剥夺
中国农业大学:菌群代谢产物介导褪黑激素对睡眠剥夺诱导认知障碍的神经保护作用
睡眠不足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会导致记忆缺陷、胃肠功能障碍等。之前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剥夺(SD)导致的认知障碍和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中国农业大学的陈耀星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介导褪黑素对SD所致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褪黑激素降低了结肠中维氏气单胞菌和组成型LPS的水平,并上调了结肠中Lachnospiracae_NK4A136和丁酸盐的水平。这些变化通过TLR4/NF-κB和MCT1/HDAC3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轻海马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
睡眠剥夺
肠道菌群
丁酸盐
酚酸
中国农大:膳食酚酸或能防治脂肪肝(综述)
酚酸(P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PAs可以调节肠道菌群(GM)的组成和功能,促进人体健康,而GM可以增加PAs的膳食来源,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中国农业大学游义琳与团队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发表的一篇最新综述,讨论了PAs、GM及其相互关系,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膳食PA来源,研究了GM介导的PA的吸收和代谢,并阐述了PAs通过GM及其代谢产物改善和调节NAFLD的作用和机制。
酚酸
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综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华中科技大学: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肠道菌群紊乱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有研究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益生菌被认为对IBS患者有益,但随不同种类和剂量的益生菌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具体的作用方式也不明确。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包含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能够重建肠道菌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团队近日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的短期疗效,并进一步发现其可能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水平而发挥作用,为IB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益生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心肌缺血/再灌注
南京鼓楼医院:肠-心轴如何影响心梗后心脏损伤程度
有研究表明,实验性心梗模型中,清除肠道菌群可影响心梗后的心脏炎症和疾病进程。另外,S-T抬高型心梗患者血液中脂多糖和细菌核糖体DNA水平升高并与不良预后相关。然而,肠道菌群与心脏间的相互作用尚不完清楚,肠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还有待阐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谢峻、徐标团队近日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心肌I/R损伤中存在双向的心脏-肠-肠道菌群轴,通过调节炎症影响I/R损伤程度,提示靶向肠道菌群或是减轻心肌I/R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
心肌缺血/再灌注
研究论文
心梗
肠菌易位
肠-心轴
新冠后遗症
炎症相关的肠道菌群或可成为新冠后遗症的治疗靶点
Gut近期发表短文,对长新冠患者(PASC)和短期康复者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发现两者的肠道菌群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PASC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其炎症状态(炎症标志物IL-6和CRP升高)具有相关性,同时指出PASC中水平升高的几种细菌其具有分泌唾液酸酶的能力,或有助于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
新冠后遗症
炎症
肠道菌群
肠-肝轴
纪洪芳+吴浩+申亮Nature子刊:水飞蓟素降脂保肝,肠菌有何作用?
水飞蓟素被用于改善肝脏损伤和脂质紊乱,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山东理工大学纪洪芳、申亮与复旦大学吴浩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发现水飞蓟素通过肠道菌群及其维生素B12生成能力,发挥改善肝脂代谢的降脂保肝作用。
肠-肝轴
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脂代谢
水飞蓟素
β淀粉样蛋白(Aβ)
肠道来源的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占老年痴呆的60-70%,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性丧失,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对该病的病理机制仍不是很清楚。AD的主要分子特征是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但是中枢神经中Aβ的真正来源尚存在争议。近期国内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章静和杨竞课题组联合在Gut Microbe上发表其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肠源的Aβ是AD中枢神经Aβ的重要来源,是肠脑轴参与调控AD发生的关键物质。
β淀粉样蛋白(Aβ)
肠道Aβ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和衰老
粪菌移植
妊娠期糖尿病
潘安+郑琰等:妊娠期肠菌动态变化与宿主的糖代谢有何关联?
先前多项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病因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但关于妊娠期肠道菌群动态变化及其与妊娠期糖代谢关系的研究资料尚不充分。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潘安、复旦大学郑琰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各纳入120名GDM患者和健康人,在妊娠期间每间隔3个月采集受试者粪便和血液,通过问卷记录生活方式和饮食信息,发现妊娠晚期GDM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对照组不同,多种与膳食纤维发酵相关的物种与GDM状态和宿主葡萄糖代谢有关。总之,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从肠道菌群与宿主血糖互作的角度深入探究GDM病因,值得关注。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变量分析
可溶性膳食纤维
聂少平+萧建波等:西芹的两种抗肠炎成分,一起用反而失效
多项研究发现增加蔬菜摄入具有降低结肠炎风险的作用,可能与蔬菜中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但少有研究报道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摄入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近日,南昌大学聂少平、萧建波及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在小鼠饲料中添加蔬菜粉(西芹、羽衣甘蓝或红菊苣),其中西芹缓解结肠炎效果最差,进一步探究揭示西芹可溶性膳食纤维(CSDF)和西芹黄酮类化合物(CF)均可显著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但CSDF会削弱CF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总之,该研究为阐明不同膳食成分间的互作对肠道健康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和见解,值得关注。
可溶性膳食纤维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西芹
肽聚糖
肽聚糖主动易位穿过肠道屏障,决定肠道菌群在宿主内的传播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是一种主要的肠道微生物信号,可穿过肠道屏障直接作用于宿主,影响行为、生理发育和炎症,PNAS最新研究表明肽聚糖可作为健康和疾病驱动因素,介导宿主-肠道菌群相互作用。
肽聚糖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寄生虫
寄生虫与儿童发育迟缓(综述)
随着经济卫生条件的改善,寄生虫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其并没有消失。本观点文章阐述了儿童寄生虫感染可能对发育问题带来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寄生虫
综述
儿童
儿童发育迟缓
营养不良
菌群传播
Nature:1万样本+菌株水平,系统揭示人际间的菌群传播规律
共生菌群对人体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因素都可影响菌群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传播和个体的菌群组成,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系统性研究分析。Nature最新发表了来自意大利特伦托大学Nicola Segata团队的研究,对全球不同地区人群的近万个肠道和口腔宏基因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母婴间、同居者间和人群内的菌株传播模式,表明共同生活和长期密切接触是促进人与人之间菌株传播的主要驱动力,而口腔菌的水平传播明显多于肠道菌。作者认为这些发现再次提示,由特定致病共生菌和菌群失调驱动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传统意义上的“非传染性疾病”,是可能通过微生物传播而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传染”的。
菌群传播
肠道菌群
口腔菌群
母婴菌群传递
菌株水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Nature子刊:西式饮食通过肠菌代谢物促脂肪肝的新机制
西式饮食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产生的代谢物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但涉及的细菌和代谢物以及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 发表研究文章,发现肠道中Blautia producta菌以及肠菌代谢物2-油酰甘油介导了西式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并揭示其分子和细胞层面的发病机制,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组/代谢物的NASH治疗新策略提供了靶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
肠菌代谢物
2-油酰甘油
益生菌
膳食乳化剂危害肠道和代谢健康,补充AKK菌或有保护作用
此前研究显示,膳食乳化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可对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菌群侵蚀肠上皮、慢性低度肠道炎症,促进宿主代谢失调。这些表型伴随着肠道菌群中能增强肠道黏液屏障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的减少。Gut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在小鼠中评估了口服补充AKK菌是否有助于抵消膳食乳化剂带来的这些有害作用。
益生菌
AKK菌
膳食乳化剂
肠道菌群
肠道炎症
热量限制(CR)
王立顺团队Nature子刊:热量限制的抗肿瘤作用或与肠菌有关
多项研究发现热量限制(CR)和间歇性禁食(IF)可降低患癌症的风险,也可重塑宿主肠道菌群。然而,肠道菌群是否在与CR或IF相关的抗肿瘤效果中起作用仍未知。近日,复旦大学王立顺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构建了小鼠肿瘤模型,通过CR或者IF干预策略,发现CR的抗肿瘤作用(而不是IF),取决于肠道菌群的肿瘤浸润IFN-γ+CD8+ T细胞的积累,这种效果可能归结于乙酸的产生。总之,该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抗肿瘤免疫,并有助于CR的抗肿瘤作用。
热量限制(CR)
抗肿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CAR-T
调控肠道菌群或可增强CAR T疗法的抗肿瘤效果
Molecular Therap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使用万古霉素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控,可增强CAR-T治疗的效果,揭示出肠道菌群对CAR T细胞治疗的调控作用。
CAR-T
万古霉素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对马肠道菌群进行宏基因组组装
石河子大学的胡圣伟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收集马的肠道菌群进行宏基因组组装(MAG),共组装出4142个MAG,为马肠道微生物组提供了详尽的微生物基因组目录,为发现性能增强微生物和研究马肠道微生物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肠道菌群
马
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 (MAG)
肠-脑轴
Science:肠道菌群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特征。载脂蛋白E(ApoE)的异构体种类可强烈影响AD风险,并调节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此外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以ApoE基因型依赖的方式调控神经炎症。然而,菌群与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证据。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小鼠模型中,操纵肠道菌群(无菌饲养、早期抗生素处理)能以性别和ApoE异构体依赖的方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和tau病理,对神经退行性病变起保护作用;而菌群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可能在疾病进展中发挥有害作用。作者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的先天免疫反应,影响由tau介导的大脑神经病变;而ApoE异构体种类和性别可能差异性地影响了肠道菌群对抗生素的反应,从而影响抗生素的保护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菌群、免疫反应和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靶向ApoE相关肠道菌群或能为防治AD和原发性tau蛋白病提供新思路。
肠-脑轴
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高血压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或是治疗高血压的新靶点(综述)
目前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仅2019年高血压就导致了超过1000万人死亡,且发病率和患病人数还在持续上升。人们已经认识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参与宿主的血压调控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二者也有望被用于血压控制。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在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关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宿主血压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梳理了利用肠菌进行血压控制的临床应用前景、困难及挑战。
高血压
综述
肠道菌群
心血管疾病
肠菌代谢物
microDELTA
宁康等:microDELTA或可用于解决年龄依赖的人体健康诊断问题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在生命不同阶段及不同健康状况下的组成各不相同,其动态变化与环境、疾病进展及饮食变化等有关。因此,人类肠道菌群的时序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宿主的生活轨迹。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宁康及团队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发表最新研究,提出一个基于肠道微生物群落数据使用迁移学习实现的人体健康轨迹追踪框架microDELTA,初步解决了年龄依赖性的人体健康状态诊断问题。总之,该工具可准确追踪人类肠道菌群特定的生命轨迹,较为完善的解决了年龄依赖性的人体健康状态诊断问题,对未来的健康监测与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microDELTA
健康诊断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机器学习
新冠肺炎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或与新冠病毒感染存关联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分析了SARSCoV-2 Omicron感染的儿童和他们的照顾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新冠肺炎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思路。
新冠肺炎
奥密克戎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或有望助力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全世界约有10%的孕妇被诊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严重影响母亲和胎儿(新生儿)的健康,增加流产风险。对GDM进行早期诊断和适当干预,可有效降低GDM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但目前尚缺少在妊娠前期检测GDM的生物标志物。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Gut发表文章,进行孕妇大型前瞻性队列分析和小鼠粪菌移植实验,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与GDM的发生相关,并开发了基于妊娠前三个月的临床、菌群和验证标志物预测GDM的方法,为实现GDM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
妊娠期糖尿病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新生儿肠道菌群或受母乳寡糖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测序分析发现,其肠道菌群结构与摄入的母乳中各种人乳寡糖含量有关联。鉴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在未来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考虑通过配方奶粉改良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加以干预。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人乳寡糖(HMO)
微生物组疗法
Nature Reviews:新工具助力调节微生物组的治疗(年度回顾)
临床和人群研究已经描绘了人类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和在疾病中的变化。针对微生物组的调节也被认为是疾病治疗的新策略。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了年度回顾文章,介绍了2022年中发表的3项关于微生物组调节工具领域的重要进展,分别涉及评估肠菌对营养物质的偏好(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99621374)、记录肠菌基因表达历史(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4729113)和减少抗生素治疗对肠菌影响(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0730216)。这些工具及方法为调节肠菌的组成及功能、评估干预措施的体内效果和个体间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尽管目前只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测试,但显示出改变微生物调节治疗的发展潜力。
微生物组疗法
综述
微生物组
肠道菌群
工程菌
类风湿性关节炎
周伟、李菁等GUT:狄氏副拟杆菌或可改善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调控肠道菌群可用于防治RA。中国药科大学周伟、李菁团队,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李永明、单进军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分析RA患者样本和小鼠实验,发现肠道中的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可通过产生特定的次级胆汁酸,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改善RA;而中药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2可恢复狄氏副拟杆菌丰度,发挥抗关节炎作用。这些发现表明,狄氏副拟杆菌和人参皂苷Rg2或能作为治疗RA的潜在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也为中药成分(如人参皂苷)改善RA提供了新的机制见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肠道菌群
狄氏副拟杆菌
胆汁酸
免疫调控
肠道菌群
张和平+孙志宏Nature子刊:内蒙古人肠道菌群高质量基因组集合
近年来,基于非培养策略下的宏基因组学分箱技术,为各种自然生态位中大量尚未被培养的微生物提供了参考基因组,也让我们有机会对这些“暗物质”有基本的认识。然而,当下参差不齐的基因组质量和非典型地区人群样本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暗物质更深入的理解。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和孙志宏与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基于先前开展的一项益生菌(Probio-M8)酸奶人群干预试验,利用PromethION和HiSeq平台对其中180份粪便样本进行超深度宏基因组测序,通过分析宏基因组中还原出的Probio-M8基因组对组装流程进行了验证,随后基于分箱策略构建了内蒙古人肠道基因组数据集(IMGG)。IMGG显著提升了基因组元素的分辨率,包括核糖体RNA操纵子(rrn)、代谢基因簇、前噬菌体和插入序列(IS)。特别地,该研究还报道了超400种未培养物种的rrn拷贝数,超12000个未知肠道前噬菌体及其功能特征,以及IS元素在肠道细菌中的分布情况。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拉近了我们与“白金”基因组的距离,也提示未来肠道基因组学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代表性不足的基因组区域。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 (MAG)
1型糖尿病
Cell子刊:菌群如何影响饮食对1型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饮食和共生菌会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如1型糖尿病(T1D)。然而,饮食干预是否由菌群介导尚不清楚。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研究发现,饮食中的酪蛋白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生理机能而减轻模型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这不依赖于肠道菌群。而谷蛋白的添加则削弱酪蛋白对T1D的保护作用,且该过程依赖于分解谷蛋白消化酶的共生菌。共生菌对谷蛋白的水解可增强先天免疫激活,增加胰腺的自身免疫炎症。
1型糖尿病
谷蛋白
酪蛋白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