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结直肠癌
文章数:975篇
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无法预防结直肠癌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相比于安慰剂,补充维生素D对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及锯齿状息肉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影响。
维生素D
化学预防
结直肠癌
荟萃分析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口腔致病菌P. micra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规模粪便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微小微单胞菌(Parvimonas micra,P. micra)在CRC患者中的高丰度。微小微单胞菌是一种常见于人类口腔的革兰氏阳性、厌氧的条件致病菌。越来越多的证据报道了口腔微生物与CRC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微小微单胞菌可能参与了CRC的发生。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教授团队发表在Oncogene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微小微单胞菌促进CRC的作用及其作为CRC患者预后指标的潜力。
结直肠癌
Parvimonas micra
肠道菌群
肿瘤发生
小鼠模型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Cell子刊:具核梭杆菌上调lncRNA EVADR,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具核梭杆菌和lncRNA EVADR都与结直肠癌(CRC)具有相关性,且lncRNA EVADR促进CRC转移。陆军军医大学的毛旭虎、重庆医科大学的Bin Tang 和曾冬竹与团队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发表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通过上调lncRNA EVADR促进CRC的转移。机制上,EVADR与YBX1互作,增加EMT相关因子的翻译。这提示我们EVADR和具核梭杆菌或可作为治疗转移性CRC的靶点。
结直肠癌
lncRNA
具核梭杆菌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近3.5万人数据,对比早发性与晚发性结直肠癌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发病率逐渐上升,而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的发病率持续降低。长海医院的张卫团队、白辰光团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梅祖兵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基于2000-2021年间中国三级医院的3.4万名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数据,在发病率、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模式及预后等方面,对EOCRC及LOCRC进行了详细对比。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回顾性队列研究
晚发性结直肠癌
早发性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DNA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综述+一图读懂)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系统回顾了结肠直肠癌(CRC)患者中使用ctDNA的临床实践,并重点介绍了正在进行的重要研究。需注意的是,目前有不同类型的ctDNA液体活检平台,每个平台都有优势和劣势以及不同的临床适应症。ctDNA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不能孤立地进行,除考虑检测/技术问题外,还需要考虑到临床背景。
循环肿瘤DNA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Science:γδ T细胞对大肠癌的“双刃剑”作用
肠道γδ T细胞是一类上皮内淋巴细胞,在维持肠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细胞也存在于结直肠癌(CRC)中,但其在CR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Science近期发表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Daniel Mucida团队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新突破。该研究发现,正常肠上皮中的γδ T细胞和CRC肿瘤中的γδ T细胞之间有着巨大的分子特征差异,并且对CRC进展发挥相反作用——正常上皮组织中的γδ 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而在肿瘤中富集的γδ T细胞则大部分“叛变”为癌症推手,这种截然相反的细胞功能与使用的T细胞受体的变化有关。
结直肠癌
肠道γδ T细胞
结直肠癌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联合指南
对于可能诊断为结直肠癌(CRC)的患者而言,疾病症状本身是不可靠的预测指标,因此可能导致高比例的患者无法获得诊断检查。该联合指南为有CRC体征或症状的患者在诊断途径中使用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提供明确的策略,目标受众是参与初级保健到二级保健的临床医生。
结直肠癌
其他
医学研究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
筛查
癌症免疫治疗
国内团队:菌群代谢物没食子酸调节Treg,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通过形成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来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因此,靶向Treg的策略可能有助于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对癌症的疗效。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近期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斌团队的研究,发现没食子酸可通过降低STAT3磷酸化来抑制Usp21基因表达,从而降低Foxp3和PD-L1的蛋白质稳定性,导致免疫抑制性的Treg变为有抗肿瘤作用的Th1样Treg,并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证实了没食子酸对ICB的增强作用。
癌症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
菌群代谢产物
没食子酸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多巴胺/DRD5信号促进组织驻留记忆CD8+T细胞的分化
组织驻留的记忆性CD8+ T(TRM)细胞与较强的保护性抗肿瘤免疫、癌症病人预后改善相关。来自中山大学的张辉、张译文和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实验室的Huang Feng合作在Cancer Research发表文章,发现多巴胺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DRD5受体促进CD103+ TRM细胞的分化,进而在结直肠癌中调控TRM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结直肠癌
TRM T cells
多巴胺
DRD5
结直肠癌
CD39阻断促进T细胞的大肠癌浸润和免疫反应
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因子,然而,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机制,包括过度表达免疫检查点(如PD-1)可促进免疫逃逸。目前针对这些免疫检查点通路的免疫疗法对结直肠癌(CRC)的疗效较弱。最新发表在Gut的研究发现,CD39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表达较高,且与PD-1共表达,阻断CD39可促进T细胞肿瘤浸润和破坏。该研究提示,CD39的阻断或是一种有前景的CRC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基础研究
CD39
结直肠癌
黄子隽+于君Nature子刊:PCSK9可作为APC/KRAS突变型大肠癌的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其中APC/KRAS突变型CRC的治疗靶标未知。近日,香港中文大学黄子隽、于君与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胆固醇稳态调控因子PCSK9通过GGPP-KRAS/MEK/ERK轴促进APC/KRAS突变型CRC,因此PCSK9可作为APC/KRAS突变型CRC的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胆固醇代谢
PCSK9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POLE外切酶结构域突变大肠癌患者对ICI治疗应答良好
POLE外切酶域突变(E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极高的肿瘤突变负担(TMB)。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伴POLE EDM患者的疗效尚无相关资料。来自中山大学的李宇红和王德深团队在Gut发文,回顾性收集并分析4例经ICI联合化疗的POLE EDM CRLM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反应以及肿瘤预后,发现这类患者对以ICI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具有显著临床反应。
结直肠癌
医学研究
研究论文
DNA聚合酶基因ɛ(POLE)
肿瘤突变负担
结直肠癌
无创呼气试验或可用于结直肠癌的分诊
鉴定结直肠癌风险患者可以简化转诊途径。基于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呼吸测试是一种理想的分诊工具,具有非侵入性、简单易行、所有种族患者均可接受的特点。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COBRA1临床研究的结果,纳入1432例受试者,接受结肠镜/手术之前进行无创呼气试验。利用VOC构建预测模型,对CRC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79%和86%。但这项研究的局限在于,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导致15%的样本被排除在外,这表明需要进一步改进呼吸采集和样本处理方法。
结直肠癌
无创呼气试验
预测模型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ALDH1B1抑制剂可靶向结直肠癌
醛脱氢酶(ALDHs)的某些亚型是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是非常有希望的癌症药物靶点。Nature Chemical 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证明ALDH1B1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同时发现胍类是靶向ALDH1B1活性位点的抑制剂,且抑制结肠癌球体和类器官的生长。
结直肠癌
ALDH1B1
胍
结直肠癌
秦环龙团队:大肠癌的跨人群肠道菌群特征,及与血清代谢物的关系
Gastroenter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整合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获得了结直肠癌(CRC)的跨队列肠道微生物组特征,并揭示了其中一些微生物特征与CRC相关的血清代谢物之间的关联,并建立了基于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诊断模型。该研究表明,CRC中的微生物和代谢的转变可能具有广泛的人群相关性,这些发现对于CRC的诊断以及疾病机理和治疗靶点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血清代谢组
微生物-代谢物互作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单细胞测序明确结直肠癌两种上皮肿瘤细胞亚型
目前结直肠癌的共识分子亚型(CMS)分类依赖于整个肿瘤的转录组分析,然而潜在的上皮细胞多样性仍不清楚。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机构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基因表达、DNA拷贝数和基因调控网络,将结直肠癌患者肠上皮细胞分为两种亚型,并将其称为内在一致性(intrinsic-consensus)分子亚型(iCMS)。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改进了CMS分类,将新发现的内在上皮细胞亚型(I)和先前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以及纤维化(F)相结合,定义为“IMF”分类。IMF分类为研究大肠癌的起源、演变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结直肠癌
单细胞转录组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PSC-IBD
PSC-IBD患者的非典型及不可见型异型增生的风险增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IBD患者的结直肠新生物风险高于IBD患者。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发现约1/3的PSC-IBD患者具有结直肠新生物,且非典型、不可见型及右侧/近端的异型增生的比例更高。
PSC-IBD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结直肠新生物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Mex3a+结直肠癌细胞介导化疗复发
Nature Cancer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次最佳的生长条件诱导结直肠癌干细胞表达Mex3a,这种状态的细胞可抵抗化疗,介导肿瘤复发。
结直肠癌
MEX3A
化疗
结直肠癌
通用型大肠癌微生物和代谢标志物
Microbiology spectrum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宏基因组数据库进行荟萃分析,鉴定出一组CRC生物标志物,在不同地区都通用;同时报道了与大肠癌相关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和微生物代谢物相互作用。
结直肠癌
代谢标志物
微生物标志物
药物递送系统
郑州大学Science子刊:精准靶向大肠癌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
口服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结肠直肠癌(CRC)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然而,如何精准、高效地将药物递送到CRC肿瘤细胞中,目前仍面临很大困难。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了来自郑州大学史进进、刘军杰和张振中与团队的研究,构建了一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能精准定位于CRC部位,并有效穿透肠道黏液层和上皮屏障,实现药物在肿瘤中的高效释放。
药物递送系统
口服递送
纳米医学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中外合作: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或可抑制大肠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张志刚、蒋书恒、李军和瑞典隆德大学的Jianguang Ji与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发表文章,发现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可通过逆转真菌失调、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真菌诱导的MDSC浸润和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机制来抑制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抗真菌药物
terbinafine
结直肠癌
菌群的群体感应肽可促进小鼠大肠癌转移
健康个体和癌症患者的比较宏基因组相关性分析提示人类肠道菌群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然而,参与宿主-微生物交流的微生物分子很大程度上未知。最新发表在BMC Biology的研究确定了一类新的分子,群体感应肽,可作为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潜在调节因子。该研究首次证明在小鼠模型中存在选定的群体感应肽代谢物,并证明其对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群体感应肽
微生物群
结直肠癌
西式饮食促大肠癌,又添新证!
pks基因岛是编码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聚酮合成酶(PKS)和NRPS/PKS杂合酶的基因组岛,pks+大肠杆菌能合成基因毒素colibactin,诱导细胞中的DNA双链断裂和染色体不稳定,导致细胞衰老或死亡。结直肠癌是一种异质性的肿瘤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生活方式和肠道菌群,近期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西式饮食与含有大量pks+大肠杆菌的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有更强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以大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糖和精制谷物为特征的西式饮食作为结直肠癌(尤其是含有大量pks+大肠杆菌的亚型)的风险因素提供了证据。
结直肠癌
西式饮食
pks+大肠杆菌
前瞻性队列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南方医科大学:大肠癌治疗靶点新发现
研究表明,环状RNA在调节肿瘤发展和化疗耐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李学农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发表最新研究,发现环状RNA circEXOC6B通过拮抗HIF1A-RRAGB-mTORC1正反馈环,抑制结直肠癌(CRC)进展,增强CRC细胞对5-FU的化学敏感性。该研究表明circEXOC6B是CRC治疗的潜在靶点。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circEXOC6B
环状RNA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单细胞分析揭示息肉→肠癌过程中细胞的连续变化
Nature Genetics近期发表的文章,收集48个息肉、27个正常组织和6个有或没有APC突变患者的CRC样本,每个样本生成1000到10000个细胞进行scATAC和scRNAseq分析,从而绘制出健康结肠向癌前腺瘤转化为结直肠癌(CRC)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成和细胞状态变化。
结直肠癌
scRNA-seq
scATAC-seq
息肉
单细胞测序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大肠癌中的肠道真菌群特征和促癌真菌
真菌菌群是人类肠道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在结直肠癌 (CRC) 中的作用未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研究,通过对454个CRC、350个腺瘤以及525个健康人粪便进行宏基因组分析,发现在结直肠肿瘤发生阶段,肠道中真菌菌群失调以及病原真菌Aspergillus rambellii富集。这项研究表明粪便真菌也可作为诊断CRC的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肠道真菌组
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环指蛋白138或能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于结直肠内的恶性肿瘤,往往源于持续的炎症反应,治疗不及时会发生远处的转移,缩短患者的正常生存周期。研究发现,环指蛋白138(RNF138)的缺失会促进肠炎到肠癌的转换及进展,但其相关机制仍需探究。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赵宏、宋伟、刘长征及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细胞、动物实验、转录组和多种生化实验,发现RNF138缺失时NF-κB信号转导会被异常激活,机制上,RNF138通过NIBP抑制NF-κB信号并不依赖于泛素连接酶活性。总之,该研究为未来CRC治疗中靶向NF-κB信号通路提供了新策略。
结直肠癌
环指蛋白138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靶向METTL3,或能增强大肠癌免疫治疗
m6A甲基化是最普遍的RNA修饰,也是结直肠癌(CRC)中的重要表观转录组学机制。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多个小鼠模型,揭示了METTL3(催化RNA的m6A甲基化修饰的关键酶)在促进CRC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作用,表明METTL3通过m6A-BHLHE41-CXCL1/CXCR2轴促进髓系抑制细胞的积累,从而促进CRC生长。该研究进一步显示,靶向METTL3或是增强大肠癌免疫治疗的新思路。
结直肠癌
m6A甲基化
癌症免疫治疗
抗肿瘤免疫
髓系抑制细胞
抗肿瘤免疫
Science子刊:ATR介导的CD47及PD-L1上调促进放疗后的结直肠癌免疫逃逸
结直肠癌放疗可激活很对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但放疗后的免疫逃逸机制尚未明确。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发现ATR介导的CD47及PD-L1表达上调抑制了抗肿瘤免疫应答,放疗联合SIRPα抗体及PD-1抗体则可增强抗肿瘤,以促进放疗部位及远位的肿瘤应答,从而延长结直肠癌小鼠的生存期。
抗肿瘤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ATR
CD47
促癌细菌
产毒素的艰难梭菌,可在小鼠中促结肠肿瘤
结直肠癌(CRC)的病因包括致癌细菌等多种因素。确定肠道菌群在CRC中的复杂作用、发现新的促瘤微生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治疗CRC。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利用人类CRC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小鼠实验和测序等方法,首次证明肠道病原菌艰难梭菌产毒菌株的慢性感染,是诱发CRC的潜在因素。
促癌细菌
结直肠癌
艰难梭菌
细菌毒素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