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1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原创
演播室
奖学金
会议
更多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先生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编辑部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血糖调控
文章数:17篇
胆汁酸
贾伟+姜长涛+贾伟平:猪为何不得糖尿病?一类特殊的胆汁酸能强力控糖
胆汁酸(BA)与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也是代谢调控中重要的信号分子,比如BA可通过作用于其膜受体TGR5和核受体FXR,调控促进胰岛素分泌的GLP-1的生成和分泌。然而不同动物中,BA谱的组成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猪胆酸(HCA)是猪的主要BA,但在人和鼠体内含量很低。有意思的是,猪对饮食诱导的T2DM有很强的抵抗力。那么,成天吃催肥饲料的猪为何不易得糖尿病?这种代谢上的优势是否与猪体内富含的HCA有关呢?Cell Metabolism最新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团队和贾伟平团队与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的合作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他们发现,HCA能通过一种独特的信号机制,同时激活TGR5和抑制FXR信号,来促进肠内分泌细胞产生和分泌GLP-1,从而控制血糖。对临床样本的分析也表明,血清HCA与糖尿病和血糖水平呈负相关。这些发现对于研究胆汁酸对血糖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以及研发新型的糖尿病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胆汁酸
2型糖尿病
血糖调控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猪胆酸
胆汁酸
小肠TCDCA-FXR轴调控局部营养素感应和糖耐受
研究对大鼠进行营养素(比如油酸、葡萄糖)注射,测定上小肠和回肠部位葡萄糖的耐受度;并通过菌群移植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对局部营养素感应葡萄糖调控途径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TCDCA-FXR轴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必要作用。
胆汁酸
血糖调控
小肠菌群
牛磺鹅去氧胆酸
小肠
血糖调控
小肠菌群如何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液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水平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而结合型胆汁酸的水平受到小肠菌群的调控。Gut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短期高脂喂养可通过改变小肠菌群,升高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的水平。而TCDCA能活化迷走神经背核簇(感知胰岛素并调控血糖稳态的脑干区域)中的法尼酯X受体(FXR),从而对胰岛素作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肠道菌群对宿主胰岛素敏感性的调控中,TCDCA-FXR轴有重要作用,而抑制TCDCA诱导的FXR活化,或是逆转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治疗策略。
血糖调控
小肠菌群
胆汁酸
法尼酯X受体
肠-脑轴
肠神经系统
Science:菌群如何通过肠神经来调控血糖?
肠道相关神经元(EAN)包括一系列支配胃肠道的神经元,可监控饮食和共生菌群等多种多样的信号,并对其作出反应。其中,内源性EAN(iEAN)具有自主性,主要功能为调控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肠道菌群如何影响iEAN,目前仍所知有限。Science最新发表了美国洛克菲勒大学Daniel Mucida团队的研究,通过对比有菌和无菌小鼠不同肠段的iEAN,阐释了菌群对不同区域的iEAN的功能和数量的影响。该研究还揭示了一种由iEAN介导的菌群对血糖的调控机制:受菌群调节的CART+ 神经元从肠道出发,经交感神经节,与肝脏和胰腺形成神经回路,从而以不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方式对血糖进行自主调控。这一外周神经回路的发现,也为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肠神经系统
血糖调控
神经回路
肠道菌群
减肥手术
NEJM:改善肥胖相关糖尿病,减肥手术和节食的效果有区别吗?
一些研究表明,胃旁路术对代谢功能有治疗效果,且通过非减重依赖性方式发挥该作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22名肥胖及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对比了胃旁路术与饮食干预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胃旁路术和饮食干预的减重效果及代谢益处相似,且这些益处都与体重减轻有关。
减肥手术
前瞻性队列研究
胃旁路术
饮食干预
2型糖尿病
血糖调控
地中海饮食或通过短链脂肪酸改善餐后血糖
文章通过对超重/肥胖患者进行膳食干预,发现在地中海膳食模式的干预下,患者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均得到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地中海膳食组血浆丁酸浓度升高,Intestinimonas butyriciproducens(一种产丁酸菌)和Akk菌的相对丰度增加。文章认为,地中海膳食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改善餐后血糖代谢。
血糖调控
Mediterranean diet
glucose metabolism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血糖调控
肠道菌群如何作用于肝脏影响血糖调控?
现已知西化饮食、肥胖和葡萄糖稳态失衡与血浆中增多的脂多糖(LPS)浓度相关,而LPS在健康人体或瘦小鼠体内也存在,因此作者想探究LPS是否在不影响肥胖的情况下破坏血糖代谢。骨髓分化因子Myd88是LPS的转化分子,帮助LPS激活下游目标。作者巧妙的利用了敲除或未敲除Myd88基因的野生型和无菌小鼠,找出了由菌群通过Myd88调控的肝脏基因。作者选取了与血糖失衡和2型糖尿病相关的脂多糖结合蛋白基因(Lbp),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胞培养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肝脏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会损坏胰岛素信号和破坏葡萄糖耐受,但并不影响肥胖和脂肪等其它问题。
血糖调控
Gut microbiota
myd88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glucose metabolism
代谢
Cell子刊:肠道菌群是通过影响脂肪生热来调控血糖吗?
肠道菌群参与血糖调控,有研究认为菌群的这种作用可能是源于其对脂肪组织生热作用的调节。然而最新一期Cell Metabolism的封面研究却认为,肠道菌群并不影响宿主的能量消耗调控和适应性生热反应,而是通过其代谢产物促进肝脏糖异生来维持血糖稳态。该研究还指出,在使用菌群缺陷型小鼠模型测定能量消耗时,必须考虑这些小鼠的盲肠扩张现象所引起的测定偏差。这些发现对于研究肠道菌群在宿主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菌群对血糖稳态的调控机制,或许有助于研发相关干预方法用于防治糖尿病。
代谢
gut microbiome
energy expenditure
adaptive thermogenesis
browning
甜味剂
母亲摄入甜味剂,或不利于后代的代谢和肠道菌群健康
文章研究了母体摄入甜味剂阿斯巴甜和甜叶菊,并且进行高糖脂膳食后,对其本身和所产后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甜味剂的摄入引起后代肥胖,且该现象不依赖于母体是否肥胖;母体摄入甜味剂对后代的菌群也产生影响;母体甜味剂的摄入可以改变后代脑部某些基因,促使其摄食更多可口食物,从而更有利于肥胖产生。该文章表明,饮食-菌群互作可能具有传代效应。
甜味剂
肥胖
肠道菌群
血糖调控
饮食-菌群互作
膳食干预
饮食模式对超重/肥胖者的代谢灵活性、胰岛素敏感性和餐后血糖反应的影响
研究采取平行对照实验,就不同膳食模式对超重或肥胖个体血糖的影响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6周健康膳食干预(富含水果和蔬菜、豆类、纤维、坚果、多脂鱼,较少高GI碳水化合物)后,患者进行高脂高糖饮食挑战时的餐后血糖上升更多,可能反映了受试者对低GI食物的适应性。此外,与西式饮食相比,健康饮食对改善代谢灵活性和全身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并没有显著优势。
膳食干预
dietary intervention
insulin resistance
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Mixed meal challenge
糖尿病
Nature:吸烟与糖尿病之间的关键枢纽
吸烟者更容易得糖尿病,Nature上个月发表的一篇封面论文,揭示了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神经和分子机制。该研究以大鼠和小鼠为模型表明,糖尿病相关基因TCF7L2,在调控尼古丁成瘾以及尼古丁损伤糖稳态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并揭示了与此有关的大脑与胰腺间的神经连接。这些发现说明,大脑内侧僵核TCF7L2是连接尼古丁成瘾与糖尿病的关键分子枢纽,为开发戒烟和糖尿病的新疗法带来启示。
糖尿病
尼古丁成瘾
TCF7l2
神经系统
血糖调控
药物研发
Science子刊:靶向肝脏线粒体的药物或能改善多种代谢紊乱
线粒体解偶联剂2,4-二硝基酚(DNP)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力,但由于其毒性作用而未能进行临床应用。基于此,研究人员对DNP进行药物改良,开发了一种肝脏特异性的控释型线粒体解偶联剂(CRMP),并在小鼠中验证了药物作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近期发表了CRMP在两种猴子模型中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种药可安全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脂紊乱和脂肪肝,为进一步展开临床试验提供更多证据。
药物研发
食蟹猴
恒河猴
肝脏
肝脏脂肪变性
十二指肠粘膜表面重修术
十二指肠粘膜表面重修术可安全有效的改2型善糖尿病
十二指肠在代谢稳态中有重要作用。初步人体试验表明,十二指肠粘膜表面重修术(DMR)可改善2型糖尿病(T2D)的血糖。Gut上报道了一项在多个国家展开的非盲临床试验,表明DM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能有效改善T2D患者血糖和其它指标,或能造福广大T2D患者。
十二指肠粘膜表面重修术
Diabetes mellitus
duodenal mucosa
endoscopic procedures
glucose metabolism
菌群-宿主互作
刘志华+魏泓:肠道-胰岛轴中的菌群信号调控血糖稳态
《Cell Research》发表了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志华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泓与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来源的Nod1配体经肠道溶菌酶的作用被释放进血液,可被胰岛β细胞内的Nod1感知,进而调节β细胞内的胰岛素运输和分泌,该肠道-胰岛轴对于调控宿主糖耐受有重要作用。
菌群-宿主互作
肠道-胰岛轴
小鼠
血糖调控
胰岛素分泌
血糖调控
不同神经细胞介导GLP-1和相关药物的血糖和代谢调控作用
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着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参与对血糖和能量稳态的调控,但具体哪类神经细胞起什么作用,仍待研究。《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通过构建两种GLP-1R敲除模型,揭示出表达GLP-1R的Wnt1+和Phox2b+神经元,在调控糖稳态和进食等生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在介导GLP-1R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两类糖尿病药物效果方面的差异。
血糖调控
glucagon-like peptide 1
brain metabolism
Gut hormones
Obesity
糖尿病
浙大医学院:补锌或可用于辅助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来自浙大医学院团队的一项研究近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该研究通过荟萃分析评估了补锌对于改善血糖的作用,表明其在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中可作为辅助疗法,具有临床转化潜力。
糖尿病
glycemic control
META-ANALYSIS
Obesity
prediabetes
合成生物学
Nature子刊:喝咖啡控血糖——合成生物学方法助力糖尿病治疗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2018年“Top 50: Lif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专集中收录的这项研究,介绍了一种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由咖啡因诱导的基因表达开关,在糖尿病小鼠中可调控GLP-1表达从而控制血糖。
合成生物学
糖尿病
血糖调控